/0/52604/coverbig.jpg?v=a3d64fedb55cd78a246a67bd79c71e13)
小太監上前附耳低聲在德順耳邊低語幾句。
武則天睜開鳳瞳「何事?」
德順如實回稟。
「宣!」
跪在地上的青年不大的聲音,回蕩在寢宮內,武則天靜靜聽著並未出言打斷,面上不見喜怒。
德順替地上的青年卻捏了一把冷汗,此人也太膽大妄為,這等狂言若是皇上追究,百死難贖其罪啊!
良久,武則天終於開口「你可知你在說什麼?」
「臣知道」青年不卑不亢開口。
「你回去吧,這話朕就當沒聽過,你不必再提。」
德順聽聞此言,剛替這青年松了口氣,誰知此人並不領情。
「臣不能」
武則天怒極反笑「你不能?你可知你今日所言,已是不忠不孝,就憑這點,朕能斬了你」
「臣知道,皇上要斬了臣,臣絕無怨言,但要臣放手,臣死都不能。」
德順倒吸一口冷氣,這人已經魔障。
「你已走火入魔。」
「……天下之大,臣情之所鐘,心之所系惟她一人而已,為她臣願傾盡所有在所不惜,況且時至今日,臣早已生不如死,與其如此,臣不如求個痛快。」
武則天指尖輕叩紫檀小幾開口「好得很,既是如此,朕就給你個機會,朕就與你賭這一局,你若是勝了,朕自當令你得償所願,若是輸了……」
「若是輸了,臣聽憑皇上發落絕無怨言,臣叩謝隆恩!」
宣召的太監在明福門內中書省找到了正與同僚議事的張柬之,道明來意張柬之放下手中的奏摺,理了理儀容,隨那太監去了,一路上太監不時與其寒暄幾句,張柬之心中甚是疑惑,隨口應了兩句,心中不斷思索,早朝之時,朝中並無大事,那何故皇上如此急召,不在武城殿而在長生殿,自然為的不是國事,莫非是為前日之事,張柬之疑惑不已,論理那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二張那邊自不會揭自己瘡疤,那會是誰在皇上面前多言,皇上又知道了多少。還不待他想出個子丑寅卯,長生殿朱色漆金大門已然在望,遠遠看見小太監帶出一青年,依稀之間仿若楊元琰府上的老三,那個叫楊劍的孩子。
不及細想,就聽太監唱喏「宣鳳閣侍郎張柬之覲見。」
張柬之跨進長生殿尺來高的門檻,就見武則天坐在窗旁的鎏金龍塌上笑言「張相不必多禮來人賜座。」
德順親選了張軟凳,命內侍送去。
張柬之謝座。
武則天撥了撥茶盞笑道「見張相邁那門檻朕就知道你還硬朗。」
「皇上過譽了,臣老了不中用了。」張柬之賠笑應道。
「嗯,此言差矣,朕還長你幾歲呢。」
「臣一介凡夫俗子,豈敢於皇上相提並論,同僚們私下裡曾言,皇上乃真龍天子,定是不受這人間生老病死的約束,不然為何皇上看上去卻和公主形同姊妹。」
「哦,此話當真?」武則天饒有興趣望向張柬之「你們倒也狹促,背地裡編排朕不算,還要拉上公主。」
「臣失言了。」張柬之聞言知武則天無怪罪之意,遂一笑釋然。
「無妨,朕今日召你來,不過是為敘敘舊而已,明日便是清明,朕身邊的老人一個個離朕而去……」武則天斂去笑容,十分感傷「朕倒真想去看看懷英,朕與他一世君臣,兩心相知,他卻棄朕而去,這一轉眼都快四年。」
聽到此處,張柬之起身長揖「恩師有皇上這句‘一世君臣,良心相知’便可含笑九泉,皇上萬萬不可再為此傷神,皇上龍體康健才是我大周之福,萬民之福,是以臣懇請皇上不要感傷,千萬保重龍體。」
「朕還記得當初是閻立本舉薦懷英為並州都督府法曹,譽為‘河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朕當時不以為然,直至懷英升為大理丞,周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朕方知其,剛正不阿。」武則天陷入遙遠的回憶。
「而更為難得的是,這些年宦海浮沉,他能至始至終心懷天下,他為我大周殫精竭慮,不畏權勢,不諂權貴,舉賢不避親,實乃我大周的福氣,他一走,朕如同失去左膀右臂,當時就覺得朝堂空矣。」
張柬之聞言想起前事種種,更是心酸不已,哆嗦半日,老淚縱橫竟是一語不能。
武則天見此,強笑換了話題「朕與你大抵是最老的一對君臣了,聽聞前些日是你八十生辰,朕也忘了送你點賀禮。」
張柬之此事才借著飲茶之機,將眼角老淚拭去,「皇上折殺老臣了,老臣如何擔得起。」
「朕聽聞壽宴上,你家小孫女豔冠群芳,技驚四座,想必比起去年上陽宮,更有長進。」
張柬之心裡咯噔,到底繞到正題,賠笑道「不過是旁人謬贊,我那孫女自小生的單弱,沒見過世面,哪裡當得起。」
「張相不必過謙,朕聽聞半個神都都在盛傳,好一朵人間富貴花,落入張相家,」武則天直視張柬之「張相得空領小孫女來宮中走走,也好給朕做做伴。」
「皇上厚愛,臣感激涕零,只是不巧那孩子婚期將近,實在不便四處走動,還望皇上明察。」
武則天凝視張柬之半響,方開口「確實不巧。」
張柬之見此告退出來。
武則天對著簾後道「你都聽見了。」
簾後之人面滿蒼白,半響才重重叩首,轉身踉蹌退出……
德順幾不可聞的歎了口氣。
迷陣(一)
壽宴之後再過幾日便是清明,和往年一樣,羽裳早已候在窗前等張柬之下朝,每年的這日她都會賠爺爺去給一位故人上墳。
三三兩兩的桃花被雨打風吹散,羽裳癡癡的望著窗外,模模糊糊還能憶起那位大人的音容笑貌,當日大人在世之時,眾人皆喚他閣老,其實他並非很老,至少比爺爺年輕,可他是爺爺的恩師,羽裳在很小的時候就見過那位閣老大人,那位大人很是親切和藹,抱起滿身是泥的自己,也不怕汙了新衣裳,好像還一字一字糾正過自己「叫我狄大人,不是姨大人,狄-大-人」,後來狄大人偶爾來找爺爺議事或者下棋,會帶些有趣的小玩意給她,然後爺爺就讓她在旁嬉戲玩耍。
最後見狄大人的那次,他已經病得很厲害,還是過來找爺爺下棋,可是那天他又好像沒什麼心思下棋,只是呆呆的坐著望向自己,羽裳有些害怕,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嚇得躲了起來,誰知那一次竟然是最後一面,不過幾日,爺爺告訴自己狄大人已經過世。羽裳在往後的日子裡想起狄大人的好,心中有種虧欠的感覺,所以才在第一次爺爺要去給狄大人上墳的時候提出想一起去,爺爺愣了下,居然沒有反對,從那一年起,每年的今日,成了他們爺孫兩共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