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請就擒
img img 師傅請就擒 img 番外及寫文感受 關於茯苓與庾琛
2
第一卷:弑神 第四十八章:各議對策,兵分兩路 img
第一卷:弑神 第四十九章:青龍應劫,仙道摧毀 img
第二卷:棄道入凡 第五十章:痛斷肝腸,追蹤不止 img
第二卷:棄道入凡 第五十一章:荀家表妹,未了情債 img
第二卷:棄道入凡 第五十二章:無意相遇,撞破天機 img
第二卷:棄道入凡 第五十三章:暗意表白,引驚眾人 img
第二卷:棄道入凡 第五十四章:巧織藉口,舊人相識 img
第二卷:棄道入凡 第五十五章:慧眼識計,故人互敘 img
第二卷:棄道入凡 第五十六章:初學為人,共進餐飯 img
第二卷:棄道入凡 第五十七章:素問求死,火鳳夜訪 img
第二卷:棄道入凡 第五十八章:水麒破斧,計賺帝王 img
第二卷:棄道入凡 第五十九章:裁換新裝,茯苓贈釵 img
第二卷:棄道入凡 第六十章:今日芙蓉,昔日斷腸 img
第二卷:棄道入凡 第六十一章:深愛成恨,不能回首 img
第二卷:棄道入凡 第六十二章:回歸原點,水麒表白 img
第二卷:棄道入凡 第六十三章:強勢回歸,明言宣戰 img
第二卷:棄道入凡 第六十三章:千年夙願,失落本心 img
第二卷:棄道入凡 第六十五章:師徒較量,拉開帷幕 img
第二卷:棄道入凡 第六十六章:春日選秀,梅妃屏中 img
第二卷:棄道入凡 第六十七章:梅妃似後,少帝動心 img
第二卷:棄道入凡 第六十八章:朱雀問惑,千年之謎 img
第二卷:棄道入凡 第六十九章:紫薇星臨,暗設殺機 img
第二卷:棄道入凡 第七十章:姐弟相對,師徒宣戰 img
第二卷:棄道入凡 第七十一章:偶憶往昔,各方蠢動 img
第二卷:棄道入凡 第七十二章:假傳真意,獬豸援手 img
第二卷:棄道入凡 第七十三章:庾信怪疾,師徒束手 img
第二卷:棄道入凡 第七十四章:水麒獬豸,再度相逢 img
第二卷:棄道入凡 第七十五章:北山封禪,魔星曝露 img
第二卷:棄道入凡 第七十六章:君臣對峙,權相身死 img
第二卷:棄道入凡 第七十七章:多年鍾情,碎於一旦 img
第二卷:棄道入凡 第七十八章:曲調依舊,知音不再 img
第二卷:棄道入凡 第七十九章:峰迴路轉,又入低谷 img
第二卷:棄道入凡 第八十章:瓦解權相,庾氏掌權 img
第三卷:塵世重生 第八十一章:皇室逼婚,殃及沈氏 img
第三卷:塵世重生 第八十二章:化解三難,庾沈定親 img
第三卷:塵世重生 第八十三章:匿身邊塞,且將遠行 img
第三卷:塵世重生 第八十四章:初到赫勒,奇遇君王 img
第三卷:塵世重生 第八十五章:落難合作,火鳳勸後 img
第三卷:塵世重生 第八十六章:帝王問道,觸動聖心 img
img
  /  1
img

番外及寫文感受 關於茯苓與庾琛

文章的男主雖然是謝子桓,但是我在寫這一系列寫文感受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卻第一個想寫的是茯苓和庾琛。可能是因為在文章的前半段,賢者和謝子桓在一起的時候,看似是個半神,只有少許的憐憫和對青龍君近似崇拜的感情,並不是一個人。而是從庾亮開始,茯苓慢慢的從一個半神變成了人。

但茯苓對於與庾亮的並不排斥並非由於一見鍾情的好感。從文中已經可以看出來,在庾亮之前,作為賢者的茯苓非常賞識他的父親庾琛。所以,在文中賢者情之所起的線索其實在那個行文時間中已經老邁的庾家族長身上。

賢者看似沒有感情,但是她始終無法成仙,表面上的原因是她並沒有打敗身為宿敵的魔星通過試煉,而事實上是因為她心中還是有情。她說過她的愛給了青龍君做交換,但是並沒有說到情。所以她才會不忍心殺還是嬰兒的謝子桓,會對企圖以火麒之火燒死上一世對她完全信任的魔星而內疚。而出於威儀和修道的需要,以及對皇室體面的維護,她很少接見外臣,參與政治。但是她的心並沒有完全清淨,她還看著這個國家發生的一切。從小來說,她是希望水麒無恙,從大來說,那是她一直以來廓清天下,萬民安康的願望。

但正因為有情,所以漫長的修道歲月會讓她寂寞。在素問和謝子桓來到她身邊之前,陪伴她的始終是神或者神獸,她周身的一切都在漫長的靜止中,只有帝王不斷地更迭。所以她也不能和任何人太親近,以為一旦有了情的牽絆,不會老的她將眼睜睜的看著那個人衰老,死亡,承受著失去的痛苦。從白澤到火麒的經歷都讓她非常敏感,她憎惡失去,所以乾脆克制自己不建立聯繫。

雖然沒有寫,但是在我的構想中,庾琛成為大理寺卿的那次覲見,並不是賢者第一次見他。在那之前,他們必然還有一次相遇,那個時候庾琛是從江南剛剛入天都的少年郎,某個陰錯陽差的機會,他見過沒有帶著面紗的賢者。只不過他並沒有留意,在漫長的時間中他也早已忘記。所以再見到茯苓的真面目時,他也並沒有聯想。畢竟沒有人會記得自己年少時偶遇的人。

但是賢者入上虛林後的百年間見過的人很少,那次相遇一定是有什麼打動了她。所以當有一天她看到那個曾經的簪花少年已經長成了玉樹臨風的男子,穿著墨綠的袍子走向她時,她應該是有著重逢故友的歡喜的。可惜她帶著面紗,就算沒有帶著庾琛也不一定就能認出她。

庾琛跪下行禮的時候恰好有那麼一片樹葉,賢者違反了一向以來的原則,伸手為他摘掉了那片樹葉,並且意有所指的說:「我與你們先祖是摯交。」

其實庾家是最聰明的,他們在功成之後選擇急流勇退,所以對於當初的庾翰,賢者應當也是極為欣賞的。後來庾翰死了,她度過了一段平靜但是死寂的歲月直到庾琛的再次出現。甚至不排除當初賢者注意到他很可能是因為他長得很像自己的先祖庾翰,才會引起了賢者探究的心情也說不定。

但不論如何,在後來的二十多年裡。即使從不能看她,他也總是按時跪在她身前,溫順的像只貓兒;即使從不說話,賢者也總是會伸手拉起他,沒有一次遺漏,甚至並不避諱就是專門來看八卦的延平郡王。

這是茯苓的一點小心思,她不能說,但是她要讓別人看到她是待庾琛不同的。本想讓那個愛八卦的郡王傳播一下的,所以才放他進來,沒想到他膽色不夠,只是在府裡小範圍的討論了一下(笑)。她當初重回天都的時候選擇見皇甫璋,借他的口向宮裡傳遞消息,也是想到了他的父親。

文中說過,庾琛當年是朝堂上有名的美男子,只不過因為執掌大理寺,所以顯得過於陰鷙,令人害怕。但是賢者眼中的庾琛卻是溫柔清雅的,在宮中第一次見到庾亮向自己一禮的時候,她的腦海中庾亮和很多年前跪在自己身前的庾琛的影像是相重疊的。所以她才會在萬不得已的時候,沒有選擇繼續餓肚子,或者是堅持找些別的草葉之類的來吃,這其實並不是忍不住,畢竟靈力還沒有消散完,強忍還是可以的。

她不排斥庾亮,輕易的就選擇了庾亮作為自己度氣的物件,是因為在那個時候,庾亮對她來說是等於庾琛的。在她第一次參加庾家的家庭用餐時,由於大家的好奇,她也借一個第三人的口說出了自己當年一直都想對庾琛說的話

「在她的心中,大人比權相漂亮的多呢,她應該在大人離開的時候,說句謝謝你,陪伴了她這麼多年。」這句話是庾琛從沒有敢想過的,但也是潛意識中一直在等的。茯苓終於說出了她曾經作為半神不能說的話,在那一刻,她已然是人了。

她所占卜的天劫其實就是在庾琛退離朝堂的前後。魔星早不降世,晚不降世,都拖了一百年了,為何偏偏這個時候出現,那是因為在庾琛的出現,讓賢者開始對他有思念的情緒,她堅固的城堡上裂開了一條縫,就是這樣的機會讓魔星察覺了,終於決定降世。畢竟他最終的目的是讓賢者愛上他,所以在她心如鐵石的時候投生也不會有效果的。當然他並不知道這是庾琛的緣故。強力撫摸一下可憐的小子桓。畢竟連賢者身邊最親近的神獸們都沒有發現。這也可以看出這些神獸雖然都以為自己愛著賢者,但那或許只是某種意義上本能的忠誠。而並不能真正察覺人類的愛的。

對於庾琛來說,在他生命的前五十多年裡,賢者始終是神一樣的符號。他心中必然是偷偷愛慕過他的,但是作為一個優秀的大理寺卿,他清楚地知道這種愛慕根本不現實。其實從他和賢者的相交來看,他並沒有什麼機會太熟悉賢者。畢竟他一靠近就必須跪下,不能抬頭。

但是那無數次算的上親昵的將他扶起的動作深深的刻在他的腦海裡,以至於茯苓只是扶起了庾亮這個小動作,他便立刻堅定不移的認為這就是賢者。因為即使離開了十幾年,他在心中還是不斷地重複那時候的場景。

在青龍君應劫之後,茯苓就沒有想過要再成為賢者,所以她才會乾脆放棄挽回或者保存剩餘的靈氣,而是任它散盡,開始做一個普通人。但是庾琛不是這樣想的,從後來庾亮突然又對茯苓恭敬的那次可以看出,在庾琛心裡,當他得知了賢者的遭遇後,他已經下定決心傾族之力,哪怕顛覆王朝也要為賢者掙回榮耀。

所以茯苓才會叫他來,和他說了那些話。庾琛在聽茯苓說不能顛覆皇甫王朝的時候,迅速做出了清君側,撲殺權相的決定。就可以看出他當年在朝堂上有多厲害了,或許並不下於現在的謝子桓,只是比他內斂一點。但是茯苓跟他講了自己與庾翰的約定,說出:「在這漫長的生命裡,我失去過太多的人,但那是修道所有的寂寞與漫長。現在我喪失了這些,開始變成一個凡人,開始進入四季的輪回衰老,所以我不想再失去你們了。不想最後只剩下我一個人」她終於說出了對他的破例——親自摘掉樹葉;二十年來對他的每一次扶持,都是因為她想保護他,不想失去他。

其實後面會講當初賢者真正修道的原因,當然是和魔星有關,大家可以猜測一下~猜中有獎哦~

即使忘了一切前塵往事,但是冥冥中茯苓還是害怕失去的。就如我前面所說的。她告訴庾琛,她最大的夢想是保護他們不受到傷害。庾琛後來才會不再對她保持對神的禮節,也不再強求庾亮。因為對他來說,賢者也好,茯苓也好,重要的是她的願望。只要是她想要的,庾琛都會為她實現。他嘴上是說報恩,但是他藏著那片樹葉,這麼多年來念念不忘,說到底還是愛她。

只可惜,在賢者因他而起的情終於完全的時候庾琛已經是半截入土的人了,已然是子孫滿堂,闔家幸福。如若不然,要年輕的庾老爹和庾亮競爭,庾亮肯定是要慘敗的。那個曾經讓滿朝文武瑟瑟,既剛直又有手腕的庾琛混合了至剛與至柔,既是剛勁的竹又是清雅的蓮。那種風情若不是天下獨絕又怎會撼動已經看慣神獸仙人的賢者的心呢。

其實這點在前面是有伏筆的。當時茯苓假裝失憶的時候,謝子桓跟她介紹庾信,談起庾信弟弟們的容貌時,茯苓曾說不必看,找的理由是因為謝子桓長得美。那當然只是騙他的話,因為真正的理由是,在茯苓心中,庾琛已經是江南男子所有最美的極致了。想來她在謝子桓面前問庾信是不是北方人,恐怕也是在心中怨念這個大理寺卿竟然沒有繼承他父親的風情吧。(笑倒。)

對於活過那麼久的茯苓來說,其實外貌的衰老並不算什麼。她能夠透過軀體看到認得靈魂,因而那次對談的時候,她才會在告別前看著他說:「即使過了這麼多年,你在我眼中還是那個祭祀殿初遇的大理寺卿。」

他們正式的會面相識是在那一次,她刻意強調了初遇,但是腦海裡想到的一定是曾經那次庾琛不記得的少年相遇。寫這一段的時候,我腦海裡就是這樣的一副畫面,在弦月之下,白衣的少女看著已經老邁的男子,但是心中幻化的卻還是他年輕時的容顏,一會兒是少年時青色的袍子,一會兒是墨綠色大理寺卿的官府,相互交疊,都是那張觸動了她心弦的面容。

總之雖然庾琛在正文中確實是沒機會了,但他始終是賢者動情的一個引子。而引導賢者為人的過程也是由長得和他相似的次子庾亮來完成的。如果大家呼聲很大的話,我當然也會考慮給庾琛少年時,賢者注意到他的那次相遇來個番外的~哈哈哈~所以票票和收藏還有留言的呼聲才是我的動力啊~

            
            

COPYRIGHT(©)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