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314/coverbig.jpg?v=27b508733df19cca1a533557b870e8ad)
王離聽到桓楚,一掃沉重臉色,欣然道:「桓楚針對任黑雲的黑道會,在會稽郡號召江湖豪傑,成立了白道盟,並由桓楚暫代盟主之位,這是近幾天來收到的唯一一件好消息。」
桓楚是項羽在吳中時結識的知已,當年一起在吳中舉旗反秦。後來項梁戰死定陶,項羽兵權俱被楚懷王熊心、卿子冠軍宋義所奪。項羽一怒之下,在帥帳中斬殺宋義。正是此時,項羽派桓楚回都城盱眙上報楚懷王熊心,說宋義謀反,楚軍由項羽暫代上將軍之職。而事實上此時是讓桓楚趁機將楚懷王控制起來。後來項羽想殺楚懷王,桓楚竭力反對,項羽不聽。桓楚遂一氣之下離項羽而去。
項羽在軍中時也曾聽說桓楚近幾年在江湖中很有地位,想不到竟成了盟主。
呂覽皺眉道:「蜀漢之地是劉邦起家的老本,這個任黑雲竟敢在巴蜀立會,這裡面肯定有問題。」
王離顯然曾研究過任黑雲,苦笑道:「這還是個小問題,更奇怪的是他竟自稱黑帝,這擺明瞭跟劉邦過不去,輕捋虎鬚,豈是智者所為?」
劉邦起事時,曾用斬白蛇之計,自稱赤帝之子,騙取天下人信任,以增強號召力。而傳說中黃帝、赤帝、白帝、青帝、黑帝此五帝齊名,合稱「五帝」。任黑雲自稱黑帝,按照說法,輩份已在劉邦之上。
項羽歎道:「江湖從此分成黑白二道,看來又是多事之秋了。」
王離趁機問道:「霸王是打算覷準時機,捲土重來,還是……?」
項羽傷感道:「我早說過霸王已經死了,今後的江山就讓劉邦去頭痛吧。如果真的耐不住寂寞,我也許會到江湖上走走,也是時侯還我一個自由寫意的人生了——王兄若不介意,以後就稱我項兄吧!」
呂覽正色道:「看來虞美人的死使你改變很多,萬一無極二仙出手無功……,唉!真不知你會變得怎樣。」
項羽道:「其實我也是矛盾得要命,我當然很想她能醒來,但我又怕她醒來後會不喜歡我現在這副沒有野心、霸氣收斂的樣子,她是多麼希望我能成就霸業,名傳千古啊。」
王離插入道:「項兄何不在江湖中成就霸業?江湖之爭可是要比攻城拔寨有趣得多啊,以項兄的名望、才氣,在江湖肯定非常吃得開。」王離說到後頭就眉飛色舞起來,賣弄道:「項兄知道你為什麼會敗給劉邦嗎?」
項羽道:「這話怎麼說?」
王離道:「關鍵處在於一個「仁」字,你在很多時侯有婦人之仁,以為可以收買人心,但人的野心是無休止的,在逐鹿中原的賽場上,一有機會就想要謀奪更多權力,所以在江山的爭戰中能收買的人只有無盡的金錢、土地,而不是在於你是否饒過他的命,利令智昏,你放走敵人,他們不會感激地想,如果沒有你可能早已沒命,他們的想法是,就當自已遭擒時早已死了,以後會更拼命爭奪權力,跟瘋子似的。」
王離換過一口氣,續道:「江湖之爭則不是這樣,如果說江山之爭是現實的,相較而言,江湖則浪漫得多,在這裡有很多熱血俠士,癡男怨女,動人的愛情故事,悲壯的英雄事蹟。最重要的是知恩圖報是江湖起碼的規矩,正是你大發仁心的地方。哈!」
呂覽苦笑道:「你小子今天話也太多了些,什麼敗在一個‘仁’字,也不嫌放的屁太臭?」
王離以為呂覽在挖苦他,也想讓呂覽出醜,反問道:「難道呂爺有什麼高見?」
不料呂覽認真道:「老項之敗,敗在民心。老項你擁有的是軍心,但劉邦有的卻是民心。擁有軍心或能一時霸有天下,但想要坐穩江山卻非須民心不可。你在滅秦之後,不該分封天下,百姓苦於爭戰久矣,只有將天下控制在一個強權之下,恢復太平,才能國盛久昌,而劉邦正因為順應民心,擁有強有力的後盾,所以總能在潰敗之後迅速崛起。」
項羽感慨道:「原來我的敗因如此之多,看來我真的不是那塊料,難怪亞父常說‘豎子不足與謀’,我還氣憤地將他趕出軍隊,唉!」
亞父即項羽主要謀士范增,事實上項羽當年是中了陳平的離間計,懷疑範增不忠,範增才一怒之下離項羽而去。想來項羽至今仍十分懊悔,所以有此一說。
後宋人朱淑真則有《詠史》詩曰:
蓋世英雄力拔山,豈知天意主西關。範增可用非能用,徒歎身亡頃刻間。
其意大概為範增所不值也。
呂王二人聽項羽語氣悲傷,也沉默起來,氣氛頓時變得嚴肅。
正在此時,四樓傳出一道不滿的聲音:「你們幾個小子說話太吵鬧了,老頭兒耳根不清淨。」項羽認得這是角裡先生周術的聲音。
呂覽對項、王二人低聲道:「下逐客令了。」就站了起來,大聲回道:「小子下次再來打擾。」說罷三人一起下山去了。
三人回到碼頭,呂覽問道:「王兄要去拜見公主嗎?」
王離擺手道:「不了,你那公主架子太大,見了她我就不自在,我還是回我的王家吧。」說完便兩手相叉,放在腦後,悠悠向深巷走去,路上還不忘與人打招呼。
王離走後,項呂二人再次踏上扁舟,往回駛去。
呂覽一邊撐著竹竿,一邊對項羽道:「老項覺得王離的提議如何?」
項羽哂道:「確實讓我十分心動,只要虞姬醒來,我就會去找桓楚。」
呂覽訝道:「你與桓楚還有聯繫?」
項羽搖頭道:「我們是年少時的知已好友,這幾年雖然沒有聯繫,我卻深知他的心意,當年只是因為意見相左,所以與我分道揚鑣,卻並非反目,不然他會投往劉邦或其他諸侯勢力,而不會投身江湖了。這正是桓楚向我表明他的意向。」
*********************************************************************
劉邦近日來精神亢奮,容光煥發,雖然已是年近六旬的老人了,可看上去卻還很年輕,自從項羽死後,天下諸侯莫不被他征服,這三日來又輕拔楚國各地,以後可以說是高枕無憂了,只是還有一座小小的魯城拒不投降,竟要為項羽守義,心中不免有些不悅,不過張良已派人將項羽人頭帶到前線,算算時間,也該帶回結果了,降則天下太平,不降則屠城!
劉邦忽聽帥帳外有人匆匆走來,聽其步伐,因是張良的聲音,只不知是什麼事能令一向沉穩的他變得如此著急?
劉邦不急多想,果見張良掀入帳來,三兩步走到劉邦身邊,邊走邊示意劉邦摒退左右。
帳營內頓時變得沉寂,氣氛顯得緊張。
張良在劉邦耳邊低聲道:「項羽還未死。」
劉邦大駭道:「什麼!」好半晌才愣愣搖頭道:「這是不可能的……」突然心中一動道:「難道是項莊?」
張良點頭道:「項莊這一手玩得很漂亮,先在自已臉上劃上幾刀,弄得血肉模糊,又在烏江自刎前把戰敗之過歸咎於天,還將項羽最愛的烏騅馬賜於烏江亭長,擺明在玩當年紀信代漢王的手段,不過他很成功,騙過了包括我和項伯在內的所有人。」
紀信是劉邦手下的將軍,高帝三年,劉邦被楚軍困于滎陽,幾不得脫,後紀信獻偷天換日之計,以身作餌,吸引楚軍注意力,終被劉邦逃脫。紀信遭擒,卻被項羽活活燒死。
劉邦還是驚魂未定,道:「即然如此,你從哪兒得到的消息?」
張良苦笑道:「是夏黃公崔老師通知我的,他說項羽正在呂覽的桃源穀。奇怪的是他竟說項羽將來能平定漢王的天下,要我安排漢王和項羽見上一面。」
劉邦顯然對商山四皓非常敬仰,心中反平靜許多,道:「即是夏黃公如此說,就肯定有他的道理,此事還有什麼人知道?」
見到張良搖頭,劉邦又道:「我想要儘快稱帝,老張有什麼辦法?」聽到項羽未死的消息,劉邦顯然等不到明年三月,打算儘早坐穩江山。
張良道:「最早也只能提到明年春季二月,正月須先大封有功之臣,令他們連名上書,就說漢王盛情難卻,才將三月改在二月稱帝,以免失信天下。」
******************************************************
三天了,自從他項羽醒來已有三天,再有兩天即是大年三十了。
在這三天之中,他的大部分時間都守在虞姬身邊。當然他也從呂覽口中得知此處叫「桃源穀」,位於江南沅水上游,占地竟有兩個咸陽宮之大。
流水穿過的山洞稱「雙龍洞」,商山四皓蜇居之處自然被命名為「商山」,巨塔則稱四皓塔。雙龍洞外居住之人可分為三批:一部份是當年追隨呂覽的秦人,一部份是從扶桑島隨扶桑一起回來的部分「童男童女」,再有則是當年建造秦始皇陵、兵馬大俑的機關大師,人數在30左右,四皓塔與洞外的高樓大苑正是他們所造。
洞內則只有呂覽、扶桑、風雨二姬、虞姬和自已幾人,連商山四皓和王離也居於洞外,足見呂覽一行人地位超然。
項羽此刻正一手輕輕撫在虞姬臉上,忽聽寒潭之外傳來呂覽的聲音:「老項,你等的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