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知道了。」亦南恭敬的欠了欠身,卻似乎並沒有多愧疚。
「罷了罷了,你回去吧。」師父自是早已摸透了亦南的性子,沒有過多斥責:「對了,亦銘,你來。」
閔傾城連忙走上前:「師父有何吩咐?」
「來見過你師兄,這就是你的二師兄亦南,平時貪玩慣了,不過天賦卻是極好。」師父笑呵呵的介紹道。
「師兄好。」閔傾城低眉順目,心裡卻暗暗抱怨起來,想不到桃花林裡那個無理的傢伙竟然是自己的同門師兄,以後天天一起修習,還真是冤家路窄。
「呦,這麼巧?」亦南裝作意外的笑了笑,隨即又正色道:「見過師妹。」
「好了,先練功吧,你和亦真,平時記得多扶持一下師妹。」師父擺擺手說道。
「是,師父。」亦南眼珠一轉,一面狡黠的說著,一面斜眼偷偷瞟向閔傾城。
閔傾城並不理會,徑直轉身繼續練功。
閔傾城猜到這個油嘴滑舌的師兄定會與自己扯皮,在練功結束後,便快速往房間走去。卻不成想,剛一推門,便看見亦南歪坐在一張椅子上,手中把玩著一塊精巧的玉佩,眉角輕佻,映襯著窗外的桃花,倒是十分好看。
閔傾城無心欣賞這幅美景,倚在門口說道:「亦南師兄如此闖進女子的閨房,怕是不合規矩吧?」
亦南笑了,站起身來說道:「師父一直教導我們,師兄弟之間要和睦相處。師妹因昨日之事,一直與我心有嫌隙,我這個做師哥的,怕若是不先來消除隔閡,才是真的不合規矩吧?」
「師兄多心了,一點小事而已,師妹怎會記恨師兄呢?」閔傾城只想趕快送走這個瘟神。
「師妹落落大方,自然是不會因為一點小事而計較,不過,嫌隙是因積累而產生的,還是說清楚了好。自我介紹一下,我叫墨南灝,號亦南。」亦南爽快的說道。
「我叫閔傾城,號亦銘,還請師兄多多關照。」閔傾城莞爾一笑,說道。
「那是自然。」亦南點了下頭:「不便打擾,亦南告辭了,一點小禮物,送給師妹做見面禮。」
亦南說著,將一個精緻的錦盒放到閔傾城的梳粧檯上,接著便從窗子跳下,消失在燦爛如霞的桃花林中。
閔傾城連忙將窗戶關緊,又用椅子支好,才松了一口氣。她打開錦盒,一隻玉簪小巧而精緻的躺在盒子裡,閔傾城雖厭惡墨南灝這個人,指尖卻忍不住輕輕拂過簪子。
熟悉了環境後,閔傾城便在滄瀾派潛心修煉起來。每日與自己為伴的自然是亦真和亦南兩個師兄,亦真看著年紀小,卻長了閔傾城四歲,性子也極為成熟穩重,天資雖然平平,卻極為認真,一招一式都謹遵師父教誨。閔傾城初入滄瀾,又心懷抱負,平日練功起來自是也不敢偷懶,閔傾城天賦極好,加上訓練認真,短短數月,便超過了亦真師兄。
倒是亦南,平日裡最會偷懶,經常是日出練功的時候他便不在,日落之後才會回來,偶爾能在旁邊看個一時半刻已算稀奇,真正和二人一起練功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對此,閔傾城倒是樂得自在,和大師兄一起潛心練習,總比和那個油嘴滑舌的傢伙在一起,要順心的多。
時間一晃而過,一轉眼之間,閔傾城便已上山快兩年了,按滄瀾派的規矩來講,每三年便要舉行考核大典,倒是優勝劣汰,排名末位的弟子便要離開滄瀾派,這樣才能保證整個滄瀾派的整體實力。
閔傾城雖是第一次參加考核大典,卻也不算十分緊張,亦真師兄上次參加考核大典的成績在滄瀾派屬中游,而自己如今實力在他之上,拔得頭籌自是不可能,但也絕不屬於離開滄瀾派的弟子之列。倒是那個天天遊手好閒的墨南灝,怕是這一次,要回到自己家裡自在逍遙了。
如閔傾城猜測的一樣,自己一路過關斬將,心裡也得意了幾分。卻不想,自己下一輪的對手竟然是墨南灝,想不到他還算有幾分天賦,天天缺席訓練,卻還能與自己平分秋色,竟讓閔傾城有些刮目相看。
比賽的時辰已然臨近,閔傾城準備萬全,便自信的站上了考核台,按照師父平時交與的招式開始攻擊著。墨南灝卻招式靈活,不忙攻擊,只是不斷的左右抵擋。乍看起來,自是閔傾城占了上風,可從墨南灝臉上輕佻的笑意來看,這場比拼,似乎還未開始。
終於,閔傾城惱了,開始步步緊逼,招式也愈發的狠了起來。而墨南灝卻依舊是不慌不忙,劍走偏鋒,卻恰到好處的封住閔傾城的一招一式。終於,閔傾城開始抵擋不住,換做墨南灝占了上風,趁閔傾城疲於應戰,將劍橫在了閔傾城的脖頸處。
長劍打落了閔傾城的玉簪,玉簪掉在地上一分為二,忽的吹來一陣清風,吹得閔傾城的長髮隨風逸動,宛若傾國之色。
閔傾城愣了一下,隨即微微一笑:「師妹輸了。」
「亦南,亦銘。」墨南灝剛要說話,師父卻從背後走了過來。閔傾城這才注意到,滄瀾弟子竟有一半都在觀看自己和墨南灝的比賽,相比是師父也被吸引來了。
「亦銘的功底很扎實,一招一式也十分成熟,只是輸在太過急功近利。你要記住,任何時候,切不能急躁,這笑到最後的人,往往都是沉得住氣的人,練劍如此,做人亦是如此啊!」師父語重心長的說道。
「徒兒一定謹記於心。」閔傾城低頭應道。
「倒是你,這都是些什麼招式?該使出三分的,你偏偏使了五分,該使出八分的,你又只剩四分了!」師父望著墨南灝斥責著,閔傾城卻聽出師父的驚喜遠勝過惱怒。
「回師父,師妹使出的盡是師父教予的招式,因此師妹還未出手,徒兒便已經猜到了師妹下一步要做什麼,因此獨出心裁,見招拆招。」墨南灝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