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刀魂
img img 抗日之刀魂 img 第5章 下山借刀
5
第21章 上海開戰 img
第22章 當兵的正道 img
第23章 憤怒的警衛員 img
第24章 土匪營長土匪兵 img
第25章 大刀兵主宰戰場 img
第26章 失職的警衛員 img
第27章 逃離戰場的戰神 img
第28章 自己尋找戰場 img
第29章 大刀兵的心計 img
第30章 要揍人的連長 img
第31章 帶頭抗命 img
第32章 背水一戰 img
第33章 「大刀哥,猛!」 img
第34章 關於大刀兵 img
第35章 鬼子狙擊手 img
第36章 發射機 img
第37章 過江北去 img
第38章 叫聲爺爺跟你幹 img
第39章 叫爺爺也不跟你幹 img
第40章 紅槍會與大刀會 img
第41章 一刀結束兩家怨 img
第42章 刀槍總教頭 img
第43章 大刀兵的初戀 img
第44章 不進民房的士兵 img
第45章 將計就計殺鬼子 img
第46章 來了鬼子坦克 img
第47章 你死我活 img
第48章 援兵 img
第49章 喜事背後 img
第50章 劉老爺子的珍藏 img
第51章 大刀兵的哭聲 img
第52章 圍捕大刀兵 img
第53章 少佐的歸宿 img
第54章 將軍會不會死 img
第55章 東北軍的絕響 img
第56章 大戰在醞釀 img
第57章 砍鬼子的感覺 img
第58章 大刀兵升官了 img
第59章 大刀兵用典故 img
第60章 飛機下炸彈 img
第61章 摸進城去 img
第62章 換上鬼子的衣服 img
第63章 殉國的將軍 img
第64章 偷挺機關槍玩玩 img
第65章 大刀兵很要面子 img
第66章 死不挪窩的傻兵 img
第67章 苦苦盼來的戰鬥 img
第68章 機關槍你比我會玩 img
第69章 老朋友白川少佐 img
第70章 戰場比刀 img
第71章 吃槍子是幸運的 img
第72章 敢死隊,上! img
第73章 這一夜是鬼子的夢魘 img
第74章 吃飽了趕緊殺鬼子 img
第75章 勝利後迷茫了 img
第76章 進了土匪山寨 img
第77章 山寨的土匪 img
第78章 割了鬼子的奶 img
第79章 鬼子攻上山 img
第80章 山寨灰飛煙滅 img
第81章 大當家的仇家 img
第82章 遊擊隊的出現 img
第83章 二鬼子的缺德主意 img
第84章 狗咬狗 img
第85章 「偽軍」的「俘虜」 img
第86章 反被鬼子包圍 img
第87章 土匪的兄弟情義 img
第88章 喪心病狂的偽軍 img
第89章 自作孽不可活 img
第90章 漢奸到底是誰 img
第91章 三當家的朋友 img
第92章 罪惡的勾當 img
第93章 鬼子的座上賓 img
第94章 鋤奸行動 img
第95章 化敵為友 img
第96章 鬼子的毒氣彈 img
第97章 逃出城去 img
第98章 城裡的大火 img
第99章 大刀兵進妓院 img
第100章 自投羅網 img
img
  /  5
img

第5章 下山借刀

楊楞娃初聽主持之言還不服氣,喘著粗氣說:「大師難道有更高明的刀法?」

主持呵呵笑了,不緊不慢的說:「施主可知此地是何地方?」

楞娃道:「不是五臺山嗎?」

主持說:「施主可知大宋朝楊家將,那楊五郎不就出家在五臺山嗎?」

楞娃道:「楊五郎不使槍嗎?」

主持說道:「為大將者,通十八般武藝,不論刀槍劍戟樣樣精通。大刀楊令公慣用者大刀,麾下七郎八虎人人用槍,槍法從何而來,令公所授。可見楊家將刀槍皆精,只是個人喜好不同所罷。」

楞娃問道:「楊五郎留下過刀法?」

主持點頭。楞娃撲通跪倒:「求師傅教我大刀!!」

主持說道:「我等僧人,蒙佛祖點化,皈依佛門,本想青燈黃卷,修為罪身,有朝去得極樂世界,也算圓滿。然倭人亡我之心不死,兵鋒日進,干戈不止,中華危殆。想我文殊院,乃千年古刹,想那倭寇終會興兵來犯,寺裡僧眾不能束手受槍炮所害。老和尚我還有點衣缽,就是那套刀法,教寺裡弟子學習,待敵人侵到家門之時也好護院自保。」

五臺山有幾位武僧,可以說是當時的高手,刀法拳法無一不是精湛絕倫。楊楞娃算是開了眼,也徹底服氣了。他從小和老爹習武,早就有根基在身,學習起來並不吃力。

一位僧人問他,學不學槍法,僧人逗他是大名鼎鼎的楊家槍法。楞娃道,先學好刀法。僧人問他為什麼。楊楞娃道,槍一槍只能捅死一個,可是大刀一掄就是一片。僧人哈哈大笑,跟王貴一個樣。

楊楞娃不知王貴是誰,茫然無措。僧人解釋,王貴乃嶽飛手下結義兄弟,與岳飛同拜周侗為師,當年周侗問他學什麼兵器時,王貴說的便是,大刀,砍下來就是一片。楊楞娃聽得高興,以後每每纏著僧人講岳飛傳裡的故事。

一年之後,楞娃將刀法習練純熟,他便跟著僧人學習槍法。僧人不免想起上一年他說過的槍頂多一槍紮死一個不如大刀一砍一大片的話,便問他,不是槍不如刀嗎?楞娃道:「槍快了,一槍穿他七八個,殺他個冰糖葫蘆。僧人笑,說,這番話如七郎一般。楞娃問他七郎是何人?

僧人於是給他講說楊家將裡七郎八虎闖幽州,楊老令公大戰金沙灘的故事,說的是七郎奉命守在城門口接應入城的父兄。當時大郎替了宋王,二郎替了八賢王,入幽州城與遼王談判,結果談判不成,便在談判桌上動了手,大郎用袖箭射死遼王,可他兄弟二人也未能逃脫,皆身死。城裡跟著打起來,楊家將退到城門口,楊七郎就在門口,見一隊遼兵沖來,佇列還很齊整,於是催馬上前,大槍一指,把一隊遼兵盡數穿死。因為這一仗,才有了那句,大宋江山千斤重,楊家能挑八百斤的千古佳話。

楞娃聽得是心花怒放,他也姓楊,他老爹從小苞他講他們是楊家將的後人,聽了僧人的故事,他更堅定了這種想法,承認自己就是楊家將的後人,而且他要當當代的楊家將,楊家將當年打遼人,他要殺鬼子。

又是一年,楞娃聽著楊家將的故事,勤習槍法,練功不輟。

兩年後,當家主持圓寂。楞娃告別了幾位師傅,下山找鬼子去了。

楞娃下了山,他早向寺裡的僧人打問好了路徑,下了山朝北平方向而去。北平前朝皇城,自古就有通往五臺山的官道,楞娃不會走錯。行了幾天,來到一處鎮子,名叫龍泉關。聽到這個名字,渾身一震,龍泉,他這兩年聽僧人說書,每每說到哪位大將身上都有把肖鐵如泥的寶劍,而寶劍裡面龍泉最出名。楞娃想,我去殺鬼子手裡也得有件傢伙。

他順著鎮子開始找,看看有沒有賣寶劍的。沿著街道走了一圈,別說賣寶劍的,連賣剪刀的也沒遇見。他納悶了,難道這個龍泉的名字只是和寶劍的名字巧合而已嘛!

他攔住一位老人,問道:「老人家,咱們鎮上沒有賣寶劍寶刀的?」

老人被他問得笑了,搖著頭說:「年輕人,沒有。」

楞娃又問:「那你們家裡用的剪刀菜刀總該有賣的吧?」

老人還是搖頭。

楞娃這回真愣了,吞吐道:「那你們平時都用什麼?」

老人手往一條巷子裡一指:「順著那裡走下去,有一家鐵匠鋪,我們家裡用的都是那戶人家打的。」

楞娃會意,寶刀寶劍都是鐵匠打的,他既然能打菜刀,寶刀自然也能打。他謝過老人,轉身去了巷子。一直走到頭,聽到左邊的院子裡傳來一陣叮叮噹當的鐵器撞擊聲,他敲了敲那扇掩著的木門。裡面一個粗狂的聲音:「門沒插,進來吧。」

楞娃進去,家裡一個五六十歲的老人和一個三十多歲的大漢正在火爐邊幹活。兩個人都光著膀子,露出被太陽曬得黝黑的皮膚和結實的肌肉,只是那個老人身上與年輕人相比少些罷了,但是看上去還是那麼有勁。兩個人看到進來的楞娃,都把手裡的活放下了,他們怔住了。楞娃身上穿的還是在五臺山廟裡的衣服,頭上的也只長出一丁點的頭髮,打眼一看,就是個小和尚。

老人說話了:「小師傅,你來我們家是化緣來了?」

楞娃一愣,隨即明白了,他說:「我不是化緣來了,我是想跟你們化把寶刀。」

那爺倆更加困惑。老人說:「小師傅,您要化緣,咱家裡還有點窩頭鹹菜,你要寶刀,不對付,咱可沒有。」

楞娃也不著急,說:「嗯,沒有不要緊,你們現打一把就行。」

大漢開口了:「小師傅,你是那個廟裡的和尚,你要寶刀幹什麼,你師父知道嗎!」他的嗓門可粗,震得楞娃的耳朵嗡嗡的。

楞娃說:「師父已經死了,我就下山了。我是五臺山的。」

那爺倆一聽均想,是不是這個和尚有問題,聽他說的都不像話,什麼師父死了,不是叫圓寂嗎!

最後,老頭問:「小師傅,你要寶刀,幹什麼?咱們佛門弟子不是講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嗎?」

楞娃說:「那是他們,我不是。唉,忘了跟你們說了,我不是和尚,我要寶刀是去殺鬼子的。」

那爺倆一聽更覺得可笑,都什麼年代了,還拿寶刀去和鬼子打。國民黨長槍大炮都幹不過小表子,你拿把大刀就能把鬼子幹死,鬼子幹站在那讓你砍,真要那樣,東三省中國能丟了。雖然說,長城上二十九軍的大刀砍得鬼子人仰馬翻,可那又怎麼,鬼子的坦克大炮不一樣過了長城。

那爺倆看怪物似的看著楊楞娃。

            
            

COPYRIGHT(©)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