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粹代表我個人的意見,說得不好,請大家批評。」
老師們個個掉過頭去看他,辦公室裡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
劉學軍聲音平穩,但鋒芒畢露:「我覺得,分快慢班,蔽大於利,不利於人才的培養,不適應形勢的需要,更也不符合我們教育發展的方向,所以應該取消。」
從這一年起,我國的初高中都由二年制改為三年制,東海中學是「四規制」老完中,即每個年級有四個班,全校原來是十六個班級,現在是二十四個班級。每個班一個語文老師,高中語文組就由十二個語文老師。語文老師一般都兼任班主任。
這會兒,十二個語文老師兼班主任,還有許校長,都驚訝地看著這個新分來的大學生,一聲不吭。辦公室裡的氣氛有些尷尬。大概沒有哪個老師會這樣大膽,直接,甚至有些放肆。不要說他是個新來的老師了,就是資格很老的老教師也不敢這樣說話的。
劉學軍繼續平穩地說:「我不是怕當慢班的班主任,而是從教育的大局出發,提這個意見的。現在全國各地都在圍著高考指揮棒轉,所以提這樣的意見,有些不合時宜,也可能行不通,因為現在升學率是衡量學校成績的唯一尺規。」
一些老師的臉上放出亮光,現出贊佩之色。
劉學軍說話的膽子更大了:「但我們學校可以先試行一步,要是我們試行出了成果,那不就一鳴驚人了嗎?」
許校長的臉上顯出不快,但他還保持著君子風度,靜靜地聽著。
劉學軍不知怎麼回事,一開口就收不住了,大約大學四年級的時候,有關教育方面的理論書籍和教育雜誌看得多了,心裡蓄積了許多知識,形成了一些想法,許多話象潮水一樣沖出喉嚨,往外奔湧:「我們應該把應試式教育,改為素質教育。要從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角度,為我們國家的四個現代化培養合格人才,而不能一味追求升學率。當然,我們也不能不講升學率,因為大家都在講,高考的競爭甚至已經進入到了白熱化不正常的的程度,所以不講就會落後,就會被淘汰。我的意思是,我們如何去追求升學率?」
辦公室裡十三個人都在屏住呼吸,聽他發言。
「怎樣抓教學品質?如何提高升學率?我認為:真心實意抓素質教育,思想工作要重視,體育活動要搞好,藝術課程要開足,課外活動要活躍……要讓學生在輕鬆、快樂、創新、興趣、效率中取得好成績。要用我們教師十分的辛苦,換取學生一分的輕鬆。堅決擯棄死揪蠻幹的教學方法。我們可以在科研、效率上做文章。我堅信: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只有教不好的教師,沒有學不會的學生……」
「說得好,劉老師,真不愧是恢復高考高度第一年考取的大學生,有水準,是個才子,啊。」許校長到這時候,才順水推舟地插話說,「你正好帶慢班,可以大膽實踐一下你的素質教育理論,不管成敗,我們學校都支持你。」
頭髮稀疏,頭頂象燈泡樣光滑的老教師張明超在椅子上動了動身子。他是個有二十年教齡的老教師,資格老,威望高,在全市教育界可謂德高望重,是市里的政協委員。他平時沉默寡言,一旦開口說話,則字字千斤。
他的臉色有些嚴肅:「應該說,劉老師剛才提出的素質教育意見,大方向是對的,可現實還不允許我們這樣做。因為我們是一所農村中學。農民的子女只有考取大學,才有出路,才能成材。農民們才會感謝我們,才肯把兜裡的錢交給我們。否則,你就是獲得了體育比賽的第一名,或者其它什麼成績,又有什麼用呢?」
中年教師左央介面說:「其實,劉老師的意思,不是重素質輕高考,而是想以素質教育來促高考,跟許校長在大會上說的教改意見是一致的。」
於是,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了起來,因為有許校長在,老師們都說得比較謹慎,沒有發生激烈的爭論。
學校各教研組在討論時,發生了激烈的爭論,形成了兩派截然不同的意見。大部分教師為「高考派」,他們認為,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現在大家都在圍著高考指揮棒轉,誰還有心思搞其它活動?一個學校高考成績不上去,其它工作做得再好,也是空的,也要挨老百姓的罵。所以,應該進一步強化高考意識,不惜一切手段把江海中學的高考名次提上去。
以劉學軍為主的少數幾個觀念前衛的年輕教師為「素質派」,他們極力主張加強素質教育,重點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禮數,建立課外科技發明小組,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明創造的積極性著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從而提高教學品質。兩派各不相讓,爭得面紅耳赤。
在兩派僵持不下時,兩個副校長態度明朗地站到了素質派一邊。劉校長在第二天晚上的總結會上說:
「前幾年,我們也不是沒有圍著高考指揮棒轉,可是為什麼轉不上去呢?就是因為我們太急功近利了,欲速則不達。這實際上涉及到哲學上的一個簡單命題:內因與外因的關係。我們過去拼命用高考指揮棒打師生,學生們被動地打一步走一步,外力的推動大,內力的作用小,所以走得慢,甚至走得跌跌撞撞。而現在我們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辦法,就是倒過來,讓學生內在的推動力充分爆發出來,也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許校長最後說:「這裡,我要特別提一下劉學軍老師。他剛分來,就把在大學裡學到的一些先進教育理念帶過來,而且大膽地提了出來。他在大學裡就開始發表文學作品,是個有名的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