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死當諡文正

紫禁城內,金鑾殿上,趙太祖看著滿朝文武,文武百官山呼萬歲,三聲過後,偌大的金鑾殿內,連只蟋蟀走路也聽得見。

趙太祖沒有發話,滿朝文武噤若寒蟬。自洪武元年起,十八年間,這座金鑾殿上,光是與太祖馬背上共打江山的開國功臣,也十去之九了。

二十八年前,年輕時的趙太祖還在為皇位而戰,當時出身草莽的他是個面容清秀,眼神銳利,讓萬千少女夢寐以求的雄壯男子。他身高六尺五寸,如巍然巨塔,在眾人中鶴立雞群,當他身披戰甲,頂戴鐵盔,則成了名副其實的巨人。他的力氣實在罕見,那把成名的巨錘尋常人根本拿都拿不動。而如今,肥胖代替了健碩,他的腰圍跟身高一樣異于常人的,這剩那雙眼睛似乎比二十八年前更加銳利了。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尖細的聲音在大殿上傳開。太祖眯著眼睛,目光從每個人的身上掃過,滿朝文武皆低頭垂手,不敢與其對視。

「啟稟萬歲,安省城邊防軍王將軍來函,要求戶部調糧三百萬石,兵部調鐵三千噸,以加強肅北守備力量」戶部尚書邁出一步,持節稟報。

「哦,又來要糧要鐵,贏丕那邊有話說嗎?」

「肅北王沒有消息,是王將軍自己上的摺子。」戶部尚書回答。

「那就說國庫也很緊張,讓他們自己想辦法。」

「是。」趙尚書退回班列。

「諸位愛卿還有何時要奏嗎?」

有戶部尚書開的頭,大家又進入了每次上朝最激烈的朝奏階段。

「臣有事要奏!」精心留著花白長胡的王禦史帶頭站了出來,「此次安省城要糧之事足以見贏丕的狼子野心,贏丕長期目無朝廷,目無天子,一心把自己的肅北王當成了自己家的地盤,皇上明鑒,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贏丕心中早已忘掉臣子本分,在肅北之地隻手遮天,為所欲為……」老禦史老當益壯,慷慨激昂的罵了贏丕半個小時不帶一點重複,滿朝文武無不暗自佩服,老禦史罵完之後環視四周,心滿意足。

「王愛卿的忠心朕看到了,愛卿請寬心,不要氣壞了身子!」趙太祖不咸不淡的說了一句。

「謝皇上關心,老臣定當嘔心瀝血,不與贏丕那獠同立。」王禦史見太祖發了話,滿心歡喜的回到了班列。

「臣要彈劾肅北王贏丕!」

「臣也要彈劾肅北王目無王法!」

「臣要彈劾肅北王欺壓百姓!」

「討伐聲中過去臣彈劾肅北王……」

金鑾殿一改之前冷清的面貌,彈劾聲此起彼伏,這種情況已經維持數年了,似乎誰連續幾天不彈劾肅北王,便是對皇上不忠,對朝廷有二心了。

時間很快在此起彼伏的討伐正在逝去,日上三竿。

「退朝!」

文武百官次第出了大殿,在紫禁城內寬闊的大道上,相互笑談,徐次輔零星三三兩兩的來人攀談,嚴首輔則被嚴嚴實實的幾層人簇擁著,兩人相錯而過,徐傑含笑點頭,絲毫沒有架子,嚴松也微笑致意,快步坐過去了,一片雲淡風輕。

徐傑回到府上,門僕迅速迎了出來,「老爺回來了,張公子已經在府上了。」

徐傑聽自己的得意門生來了,臉上浮起微笑,點了點頭,腳步也不自覺的加快了。

書房內,年輕的後生身著青灰色麻布長衫,一雙黑面白底的鞋子也有些時日了,通身上下沒有一件稱得上華貴的物件,但確是極為乾淨俐落,一絲不苟。

年輕後生眉眼清麗卻有磅礴之氣,一對耳朵比常人要大出不少,雖然書房只有他一人,但坐姿卻端正嚴肅,手中還拿著一本前朝巨儒的策論,仔細研讀。

「咯吱。」徐傑推門進來,年輕後生趕緊站起來,快步迎到門口,深作一揖,「學生太岳拜見老師。」

「哈哈,別客氣,別客氣。說說怎麼幾天想起來看看老師了?」徐傑邊坐下邊笑著說道。

「有幾天沒來拜見老師,想著也該來聆聽聆聽老師的指教了!」張太岳把門關上,恭敬地站在徐傑邊上。

「哦,最近在翰林院可還好?」徐傑問道。

「承蒙老師關照,還是每日校訂書籍,再做一做功課文章。」張太嶽略微停頓一下,問道:「今日大殿之上,群臣是不是又是對肅北王大肆彈劾?」

徐傑捋捋並不長的鬍鬚,說道:「確實如此,你有何看法?」

「此次皇上准世子回家,獨留肅北王妃在京兆,此事確有不尋常之處,昨日便聽聞今日戶部尚書要在早朝上奏安省城要糧之事,此事絕不是王尚書的主意,以往肅北的地方事務從不議與朝堂之上,今日只怕是陛下給百官一個信號啊!」

「這趟渾水,大家都只想明哲保身啊。」徐傑苦笑著說:「今日肅北王世子回京,只怕這一次來皇上就不打算讓他回去了,估計兵部曾尚書應該就快要調回京城了,不知贏夜和皇上的情分還剩多少了。」

「此事萬萬不妥!」張太嶽臉上泛起一絲潮紅,略帶激動的說:「肅北贏家世代駐守長河,長河以北已平靜十年,羌族和蠻族等十數個部落絕不會放棄對中原的窺視之心,若皇上與肅北一戰,北方諸族必定趁機南下,中原危矣!」

「誰讓肅北王生了個兒子啊。」徐傑搖搖頭,歎口氣。

年輕後生攥緊拳頭,他只不過是個小小的翰林院修補,人微言輕,而且,他不相信皇上沒有考慮到這些後果,只不過……

「太嶽啊,整個貞元王朝,後二百年的氣運,就靠你給他續命了。」徐傑望著自己的學生,鄭重的說。

這句話若是傳出去,那定是大逆不道之罪。

貞元王朝內閣次輔,文淵閣大學士,當朝一品大員,竟然對一個小小的翰林院修補說出這樣的話。張太嶽沒有說話,看著自己的老師,徐傑想起第一次跟自己的學生談志向的時候,張太嶽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前聖繼絕學,為後世開太平。」

「大丈夫,死當諡文正!」十二歲中舉人時的張太岳對徐傑說。

            
            

COPYRIGHT(©)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