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痛當娘後,我創翻了京城權貴
img img 無痛當娘後,我創翻了京城權貴 img 第6章 算賬
6
第9章 秀才 img
第10章 勘探 img
第11章 預算 img
第12章 買地 img
第13章 量地 img
第14章 長工 img
第15章 麻煩 img
第16章 贖人 img
第17章 買鋪 img
第18章 回家 img
第19章 開工 img
第20章 開荒 img
第21章 紅豆 img
第22章 酒坊 img
第23章 成交 img
第24章 夜談 img
第25章 雛形 img
第26章 打扮 img
第27章 馬車 img
第28章 戶籍 img
第29章 質問 img
第30章 二姐 img
第31章 心思 img
第32章 陳府 img
第33章 認主 img
第34章 新家 img
第35章 分家 img
第36章 接女 img
第37章 訴說 img
第38章 坐陪 img
第39章 梅三多 img
第40章 僱長工 img
第41章 柳俊傑 img
第42章 全魚宴 img
第43章 白神醫 img
第44章 擇藥谷 img
第45章 新府尹 img
第46章 遇大姐 img
第47章 知原委 img
第48章 懲惡夫 img
第49章 巧安撫 img
第50章 遁無形 img
第51章 陸淵 img
第52章 入學堂 img
第53章 新嫁娘 img
第54章 收親兵 img
第55章 楚瑜叔 img
第56章 精打算 img
第57章 龍衛軍 img
第58章 都孝順 img
第59章 古夫人 img
第60章 真表白 img
第61章 要表白 img
第62章 強表白 img
第63章 放下了 img
第64章 花媒婆(一) img
第65章 花媒婆(二) img
第66章 細開解 img
第67章 訪柳宅(一) img
第68章 訪柳宅(二) img
第69章 沒瞞住 img
第70章 大姐夫 img
第71章 賊姐夫 img
第72章 真喜歡 img
第73章 新顧慮 img
第74章 約陸淵 img
第75章 求陸淵 img
第76章 行武堂 img
第77章 好消息 img
第78章 選房址 img
第79章 意外收穫 img
第80章 父子相認 img
第81章 萬里託孤 img
第82章 疑心漸起 img
第83章 買下磚窯 img
第84章 柳暗花明 img
第85章 水到渠成 img
第86章 一個擁抱 img
第87章 成人之美 img
第88章 一切順利 img
第89章 深夜暢談 img
img
  /  1
img

第6章 算賬

晚飯在歡快的氣氛中結束。盼丫頭非要刷碗,鳳錦繡很欣慰也很感嘆。古人在許多方面都有可取之處,自己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就不如原主。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呀!當娘的擅長什麼孩子在那方面就是弱項,反之,當娘的在什麼方面不行,孩子在那方面就會很出色。雖然是不得已的,但對孩子們來說也是一種歷練。將來自己忙起來真不一定有空什麼都親力親為!

離睡覺的時辰還很早,鳳錦繡決定利用每天睡前這段時間,對兩個孩子進行一些啟蒙教育。

念小子早慧好學,頭腦清醒,將來也定不是一個混沌之人,啟蒙晚了要耽誤的。若是好好調教一番,前途不可限量!

藉著今天趕集這件事,鳳錦繡也想好好給鳳念上一課,至於盼丫頭,明顯不如念小子聰明,但和同齡的比也顯得伶俐些,就讓她跟著學,一兩年後看看再說,多學些東西總是沒害處。好在這裡對女子的要求並不高!

有了這個想法,剛吃完飯將簡單收拾了一下之後,鳳錦繡就把鳳念叫到院子裡,讓他幫忙做了兩個木頭盒子,做成沙盤裝沙子,給孩子們練習寫字用。

一切準備完畢,鳳錦繡找了三根合手的小木棍,暫時算是筆吧。趁著天亮學不是也省燈油?對了,燈油不多了,這次忘記買了,下次可得記著。

「念兒,盼兒,你們來,幫我算算今天都花了多少錢?」鳳錦繡叫過來兩個人。

這個財迷小摳念小子,今天花這麼多錢,一定肉疼了。精簡持家是好事,但作為一個想要發展的男人過於精簡反而會束縛手腳,不是有句古話叫做有多大心眼發多大家麼!

「來啦!」兩人邁著小短腿走了過來,坐在了鳳錦繡對面的小木墩上。

「我說,你們兩個算。今天在集上買成衣四十文,買肥肉七十五文,五花肉六十文,先算算,加一起是多少?」鳳錦繡微笑著看向兩個小家夥。

鳳念低著頭,不說話,小嘴閉得緊緊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明顯在肚子裡算著。

盼丫頭則撅起小嘴,小聲說:「娘,我們沒學過,不會。」小丫頭想都沒想,看都沒看,她一看哥哥在那兒皺著眉頭,就知道不是簡單的,乾脆放棄了。

好,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是聰明人的做法。但是看都沒看想都沒想,過於草率也是不可取的,這一點也得改。

「念兒,你算出了嗎?」有點大灰狼欺負小孩的感覺。那才是五歲的小孩子呀,鳳錦繡多少也有些不還意思了,但為了教育孩子也只能勉強為之。

「沒,還沒有,我不知道該怎麼算。」小家夥臉色通紅,最終還是實話實說了,很好。

鳳錦繡很自然的直了直上身,很正式的說:「從今天起,每天的這個時辰,我會教你們認字和算數。」算數兩個字語氣加重表示重視,在鳳錦繡的印象中,古人特別重視文學而忽視數學,但這個「術」實在應用很廣,必須學。

「算數應用之廣,小到家庭、店鋪、總管算賬,大到天文地理,無處不用。所以,如果要出人頭地,做人上人就必須好好學。我先教你們加法口訣,得記住。背熟於心。」她儘量回憶自己在小學是從哪裡著手的,好一步步由淺入深的引導孩子。

於是,鳳錦繡把自己在小學學的加法口訣教給了兩個孩子。「一加一等於二,一加二等於三,一加三等於四……」。又引領著他們背誦,覺得差不多了,休息一會兒,又教了三個字,手把手在沙盤上用木棍寫。

「今天在城裡沒給你們買筆和紙,不是捨不得,而是現在初學,沒有必要還浪費,等你們大一些,我會送你們進學堂,那時,再買筆墨紙硯,好嗎?」鳳錦繡結尾用商量的語氣,即顯得和藹又不失權威,鳳念一直處於興奮中,心裡特別崇拜這個娘親。

鳳錦繡看時辰差不多了,其實也就不到七點,但天已經見黑孩子們累了一天了,又興奮又緊張,很容易累的,便講了個睡前故事《龜兔賽跑》,哄兩個孩子睡了。

躺下不一會兒,孩子們就睡著了。這一天既新奇又興奮,把孩子累壞了!

終於安靜了,終於可以一個人思考思考了。

今天,對於鳳錦繡可以說是特別重要的一天,她也是第一次趕集,第一次趕這古代的農貿大集!買了那麼多東西,算了一下,一共花了九百九十九文,差一文一兩銀子。

那些不過是解決燃眉之需罷了,重要的不是這些。

吹了燈也躺在床上,腦裡像過電影一樣,回憶著一天的經歷,儘量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吸收著有效的信息。

從村北出發,往東走,就是東柳村的方向,大約有八里地的路程,其實柳家莊和東柳村是連著的,只是中間隔的是雙方的耕地。

從東柳村的西部走到緊東頭,在往南走,大約四里地,經過一座橋。橋很大,河面很寬,水流很急,大概是開春開化的緣故吧,但河床很淺,四里地得有三里多沙地,大概就是河床淺,河水蔓延的緣故吧,荒蕪一片。

一看就是沒有經過治理的。在鳳錦繡的印象中古人對河流的治理自古就有,只是偏重於黃河長江這類大型的流域。小流域治理好像是在新中國城裡後才開始逐步實施的。

過了橋,大約也有三里路的荒沙地,然後往西走一里地就看見青州城的東門了,未進到門裡,人們就已經開始擺攤賣貨了,一直往裡往西往北延伸了半個青州城。

通過觀察,集上雖然人山人海,但大家禮讓有序,沒有太混亂的局面出現,說明這的人還是很文明的,這就好。自己可不想扎在野人堆裡,連個道理都講不出!

等等,好像漏掉了什麼,什麼呢?

鳳錦繡認真的思考著。哪裡不對勁了?她一項是敏感的,既然有了疑問那就是一定有不對的地方,於是又把剛才的回憶一遍。

對了,是方向,去青州城的行進方向不對。從柳家莊往東——往南——往西,到了,如果再往北的話不正好走一圈嗎?而且三個方向都是正東正南正西的,中間並沒有曲折。

鳳錦繡疑惑了。怎麼搞的?什麼狀況?怎麼會這樣?

從青州城的某處再往北,應該能直接到達柳家莊。這個直線應該是兩地最近的距離,為什麼會饒了大半圈?看大家那習慣了的表情,沒有一個人是抱怨的,看來這種情況由來已久,都是被眾人認可的,認為是理所應當的?玩什麼呢?

問題一提出,鳳錦繡的思路清晰了,我說怎麼感覺這麼彆扭呢?

一定是那條河。從西向東流如大海,河的上源,一定是從北部流來的!

北部地區氣候寒冷,冬季雪很大,累積起來數量可觀。開春雪化了,導致下流河水氾濫,河流兩岸,春季無法播種,這也是東柳村南大橋南北七八裡沙荒地的緣故。

古代土地眾多而人口稀少,沒有危害到人們的生命財產,朝廷也就沒太重視,疏於治理了,以至於年長日久,形成自然了,人們也就習慣了。一定是這樣的!

難怪,從東門進,往西走,再往北走,然後順著大街就拐向西了,當時沒注意,那條街應該是十字路口,結果是三岔路口,沒有往北去的路,也就是說——青州城沒有北門,鳳錦繡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

在古代,一個城市沒有北門是什麼概念?意味著什麼?

用鳳錦繡的頭腦思考,只有兩個意思。不知道符不符合古人的思維。

其一,這裡是這個國家的中原腹地,不是邊關,不會受到戰火的荼毒,不需要防守。或者北部自有天險,易守難攻。所以才會沒有北門。

其二,從現代城市發展的角度看,這個城市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擴建,而且前景遠大。但前提是,必須把河流治理了。交通發達而且離京城很近是它的一大優勢。山清水秀,宜室宜家!看來青州城非常有潛力呀!

有了這兩點認識,鳳錦繡知道自己要幹什麼了,掙錢的模式逐漸在腦海裡成型清晰,只是操辦有點大此事得從長計議,好好謀略謀略。

心放在了肚子裡,頭腦也要休息一下了,睡意自然而然的就上來了,好睏,還是先睡覺吧。一天的奔波使得鳳錦繡的小身板有些受不住了,現在解決了困惑,自然睡意朦朧。

            
            

COPYRIGHT(©)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