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謀士
img img 二流謀士 img 第4章 將計就計
4
第21章 以假亂真 img
第22章 穎川疑雲 img
第23章 血戰磐河 img
第24章 走馬擇主 img
第25章 第二戰場 img
第26章 黑衣死士 img
第27章 斂財取道 img
第28章 屯兵博陵 img
第29章 與商相謀 img
第30章 安平客棧 img
第31章 安平校尉 img
第32章 百變伊人 img
第33章 女兒心思 img
第34章 馬不停蹄 img
第35章 白虎之威 img
第36章 弄巧成拙 img
第37章 南轅北轍 img
第38章 虛虛實實 img
第39章 世人負我 img
第40章 二荀之抉 img
第41章 死地求生 img
第42章 殺戮夢魘 img
第43章 黃河水賊 img
第44章 販夫走卒 img
第45章 故人相見 img
第46章 閉月添愁 img
第47章 計出連環 img
第48章 暗潮涌動 img
第49章 風雨欲來 img
第50章 意外收獲 img
第51章 東平太守 img
第52章 異軍突起 img
第53章 銜枚夜襲 img
第54章 破虜鋒芒 img
第55章 賢士論鄭 img
第56章 寧陽相會 img
第57章 飛戟擲敵 img
第58章 山陽戰略 img
第59章 不戰而定 img
第60章 女兒嬌 img
第61章 弓弩之道 img
第62章 北海馳援 img
第63章 五日之約 img
第64章 二將歸心 img
第65章 重立破虜 img
第66章 激將出擊 img
第67章 二虎相鬥 img
第68章 英雄胸襟 img
第69章 再入長安 img
第70章 棋風如人 img
第71章 焦尾琴情 img
第72章 如約婚期 img
第73章 兗州決斷 img
第74章 青皇促駕 img
第75章 偃旗息鼓 img
第76章 柳暗花明 img
第77章 宜陽血戰 img
第78章 洛河之水 img
第79章 癡情蔡琰 img
第80章 琴由心生 img
第81章 關中混戰 img
第82章 新仇舊恨 img
第83章 以退爲進 img
第84章 司農朱雋 img
第85章 倒行逆施 img
第86章 中山龍嘯 img
第87章 雁門奇襲 img
第88章 白發徵夫 img
第89章 不歸之途 img
第90章 命運轉機 img
第91章 自投羅網 img
第92章 傲骨涉險 img
第93章 各懷心思 img
第94章 胡笳聲斷 img
第95章 咫尺天涯 img
第96章 困獸欲搏 img
第97章 落尾神箭 img
第98章 難竟之功 img
第99章 平靜暗潮 img
第100章 病從口入 img
img
  /  2
img

第4章 將計就計

三日後,逢紀來找鄭綸。

鄭綸關在營裏都快閒出鳥來了,忙迎上前去,「先生可有什麼消息?」

逢紀的神情有些古怪,「閣下如何知曉濟北相鮑將軍之弟鮑韜,會偷偷遣軍前往汜水關與孫將軍搶功的?」

鄭綸先是一愣,印象中只有一個鮑忠,怎麼變成了鮑韜?當着逢紀,卻是大笑,「吾與濟北衆人曾有一面之緣,鮑氏兄弟貪功心切,不足爲奇。」

逢紀點頭,「鮑韜兵敗逃回,挫動我軍銳氣,只怕孫將軍前線吃緊,果真難逃一敗?」

鄭綸大傷腦筋,他媽的狗屁歷史都是胡說八道,鮑韜變成了鮑忠,而且還沒死在華雄刀下!難道真的因爲自己而改變了歷史?

逢紀見鄭綸不語,又問了一遍。

鄭綸嘿嘿笑道,「莫非先生不希望孫將軍有失?」

逢紀臉色一變,忙否認道,「休要妄語,某深受袁氏厚恩,如何敢有二心!」

鄭綸改了稱呼,「元圖先生多慮了。既然您不希望孫將軍獲勝,某有一計,可使之必敗無疑。」

稱呼上的改變,立刻拉進了彼此的距離,逢紀忙問其詳。

鄭綸暗爽,不由得學起了印象中狡猾謀士的習慣姿態,伸出兩個指頭,「請問元圖先生,軍以何爲先?」

「糧草。」

「那麼監管糧草的是何人?」

「主公之弟,袁公路是也……哦……」逢紀頓時會意,「足下的意思是……」

「哈哈,只須命軍士在軍中散播孫氏狂妄之語,必有成效。」鄭綸完全是爲自己打算,小命攥在袁紹手中,除了可以得到袁紹的信任之外,別無他途,他可不想偷偷找曹操與虎謀皮,更不想跟着劉備亡命天涯!

果然,不出十日,孫堅兵敗汜水關,折了兩員大將,幾乎全軍覆沒。消息傳來,鄭綸還是忍不住再三打聽,孫堅到底折了哪兩員大將。逢紀大爲困惑,忙命人混入孫堅軍營,套出了兩個陌生的名字,鄭綸所熟悉的祖茂居然也沒掛!

鄭綸一副咬牙切齒的模樣讓逢紀着實費解,試探着問道,「伯純(鄭綸費勁胡謅出來的表字)與孫氏有仇?」

鄭綸慌忙搖頭,「看來局勢變得撲朔迷離起來了……」

是的,鄭綸想輕易混個謀士當當還沒那麼簡單,該死的都沒死,鬼知道接下來還能出現什麼意外!

******

逢紀履行諾言,帶着鄭綸去見袁紹,其實一半還有袁紹自己的打算。拜將臺上突然冒出一個年輕人來,一同受了狗血,袁紹下意識就把鄭綸和自己的前途命運產生了迷信,便想要把鄭綸留在身邊,如果是個人才那就是天賜英才,名正言順;可是鄭綸先前那般瘋言瘋語,使袁紹改變了主意,既然不得其才,那麼只能利用做個傀儡。

逢紀獻上離間之計,令孫堅損失慘重,又使袁術在聯盟中聲望大跌,可謂一舉兩得,當然這個功勞,逢紀可並沒打算分一半給鄭綸。雖然先鋒吃了敗仗,袁紹親自出面調和了孫堅與袁術的矛盾,在盟軍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心情不錯,竟突然想起了鄭綸,逢紀趁機來了個順水推舟。

鄭綸徹底換上了謀士服,峨冠博帶,恰好把那刺頭般的短發遮掩了,高大的身材配上幾日來精心準備的所謂古人氣質,邁起了四方步,居然讓袁紹眼前一亮。

「草民鄭綸,拜見盟主。」鄭綸一揖到地,畢恭畢敬。心想着也甭管是什麼樣的禮節,反正袁紹就好這個,口中還加了祝詞,「盟主英明神武、雄才大略,真乃天下奇才。」

袁紹聽得舒坦,微微一笑,「聽聞元圖誇贊足下謀略過人,今日方信。尚未請教閣下尊姓大名,師從何人?」

鄭綸早就琢磨好了,「草民姓鄭名綸字伯純,北海人氏。」

袁紹出身名門世家,最重視的就是門第,立刻想起了當時聲名鼎盛的經學大師鄭玄,慌忙問道,「請問先生與鄭老先生如何稱呼?」

鄭綸暗笑,答道,「草民臨行之際,族中老人多有囑咐,所言‘北海非鄭氏一族,天下鄭氏亦非北海一支’,故而請盟主原宥。」

鄭綸雖然沒有承認與鄭玄的關系,可越是語焉不詳,越讓袁紹信以爲真。袁紹大喜,對逢紀道,「元圖舉薦有功,伯純天下英才,實乃我渤海之幸也。」

逢紀面色並不好,勉強笑了笑,鄭綸卻是不曾留意。

鄭綸做夢也沒有想到,袁紹居然給予自己極其優厚的待遇,即刻拜爲軍中從事,並賜錦袍、金銀,地位僅在隨行謀士逢紀、許攸之下。袁紹特意把鄭綸原先暫住的營帳重新布置一新,作爲鄭綸的正式居所,這一點,終於激起了逢紀和許攸的不滿。須知袁氏等階觀念非常嚴格,在袁紹的寢帳左近是不允許有其他人的寢帳,鄭綸並不全然知曉,心中兀自得意,至少目前來看,還算混得開。

說到眼下的形勢,孫堅新敗,鮑信不尊將令,袁術劣跡斑斑,三路軍馬差不多就被排除到了戰鬥序列之外。袁紹有心親自率軍對陣華雄,問計於衆人。

逢紀看了看許攸,許攸默然,逢紀便也不吭聲。

袁紹居然問起了鄭綸,「伯純,以你之見,便當如何?」

鄭綸總覺得不踏實,溫酒斬華雄那是老羅爲關二爺吹噓的,殺死華雄還得是孫堅出馬才行,可是畢竟先前剛在背後給人家捅了一暗刀,孫堅可不傻,要他拿着剩下的幾千人再去拼命,除非擺明了必勝。鄭綸想了又想,緩緩回答,「華雄能擊敗孫將軍,絕非等閒之輩,若我軍以主力出擊,即便能取勝,難免傷亡慘重。」

袁紹一聽,馬上就推翻了原先的決定,「那該如何是好?」

「據我所知,汜水關乃是虎牢關的屏障,城牆高深易守難攻,若取此關,必先設計除去守關主將華雄方可成功。」鄭綸說着話,連自己都心虛,華雄難道真的那麼容易對付?

可是袁紹還真連連點頭,看了看身邊的顏良文醜,打起了小算盤。

鄭綸突然醒悟,袁紹一直就尋找種種借口讓別人去廝殺,其實顏良文醜壓根兒就沒離開過袁紹身邊半步,袁紹真正遲疑的是,既想利用孫堅兵敗的最佳時機做掉華雄,借此一舉樹立盟軍中的絕對權威,但是袁紹堅決不會考慮付出任何代價。

正在此時,逢紀向許攸使了個眼色。

許攸一捋山羊胡子,笑呵呵地對袁紹說道,「主公,伯純妙計啊!」

袁紹和鄭綸都是一愣。

只見許攸恭敬地向鄭綸先行了個禮,然後慢慢悠悠道,「若是在下沒有猜錯的話,伯純是想親率一旅之師,偷襲刺殺華雄,如此一來汜水關唾手可得。先生智謀勇略皆當世罕見,在下佩服之至!」

袁紹盯着許攸看了半晌,回頭又看了看逢紀,逢紀只作不知。

鄭綸早在心裏把許攸的祖宗十八代問候了無數遍,直到袁紹最後把目光向自己投來,強自鎮定,竟是笑道,「知我者,許先生也。不如請許先生與某同往,如何?」

許攸一驚,忙擺手道,「在下手無縛雞之力,恐誤將軍大事。」

若不是當着袁紹,鄭綸早就衝上去把這壞書生揍個七葷八素了!許攸的話陰毒無比,「將軍」的稱呼表面上是說袁紹,其實已經把鄭綸歸結到顏良文醜一類莽夫中去,這一區別很重要,袁紹即便需要給鄭綸安排幫手,也不會輪到許攸逢紀,而出動顏良文醜中的任何一人,都不是袁紹願意考慮的。

鄭綸恨得牙根癢癢,急忙在袁紹作出決定之前說道,「不若明日先整軍去關下搦戰,一探虛實之後,再行決定?」

袁紹必須考慮鄭綸與鄭玄的關系,爽快地同意了。

許攸和逢紀雙雙告退,鄭綸憋了一肚子氣,只得回到自己的寢帳,輾轉難眠。

            
            

COPYRIGHT(©)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