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藥女:富貴臨門
img img 農家藥女:富貴臨門 img 第1章 1蔥花餅
1
第6章 6買九送一 img
第7章 7孕婦的妒忌 img
第8章 8美餐一頓 img
第9章 9初做泡菜 img
第10章 10老頭訂餅 img
第11章 11合理分工 img
第12章 12三分銀子 img
第13章 13趙氏得錢 img
第14章 14再遇張屠夫 img
第15章 15降低成本 img
第16章 16雙贏買賣 img
第17章 17雞蛋灌餅 img
第18章 18弱女心酸 img
第19章 19面館競爭 img
第20章 20氣說分家 img
第21章 21買賣做大 img
第22章 22賣炒肥腸出事 img
第23章 23暢想修房 img
第24章 24官員買餅 img
第25章 25如意得魚 img
第26章 26婦人友誼 img
第27章 27貴人要餅 img
第28章 28賞銀驚人 img
第29章 29趙氏罵人 img
第30章 30幫扶許家 img
第31章 31修房打搖井 img
第32章 32灌餅進王府 img
第33章 33嘲笑火炕 img
第34章 34父子矛盾 img
第35章 35一成利潤 img
第36章 36火炕熱了 img
第37章 37暢想買驢 img
第38章 38飛石砸人 img
第39章 39長史賞銀 img
第40章 40人命五兩銀 img
第41章 41接連慘事 img
第42章 42求藥立誓 img
第43章 43主持分家 img
第44章 44一個好消息 img
第45章 45險些和離 img
第46章 46師兄弟買餅方 img
第47章 47各有條件 img
第48章 48哭要嫁妝 img
第49章 49臘肥腸豬肝 img
第50章 50老兵傳養驢經 img
第51章 51二牛子賣驢 img
第52章 52下奶水方子 img
第53章 53嬰兒胎便 img
第54章 54八百斤黃豆 img
第55章 55四個大烤爐 img
第56章 56李家混糖月餅 img
第57章 57商量定價 img
第58章 58引來抱怨 img
第59章 59三倍利潤 img
第60章 60如意打惡婦 img
第61章 61要僱短工 img
第62章 62發愁產量 img
第63章 63趙氏的決定 img
第64章 64競爭激烈 img
第65章 65縣令訂月餅 img
第66章 66瘋狂採購 img
第67章 67終於團圓 img
第68章 68豐盛晚飯 img
第69章 69賞月之夜 img
第70章 70青雲離府 img
第71章 71商議讀書 img
第72章 72所有錢買地 img
第73章 73夫妻博弈 img
第74章 74李石的天賦 img
第75章 75沒幹活得錢 img
第76章 76兄弟進學堂 img
第77章 77油酥燒餅 img
第78章 78書本飄墨香 img
第79章 79或娶或嫁 img
第80章 80無比恐懼 img
第81章 81絕食反抗 img
第82章 82訂制大石磨 img
第83章 83誣陷罪下獄 img
第84章 84王府賞賜 img
第85章 85不一樣的地窖 img
第86章 86山楂醬 img
第87章 87直言打擊 img
第88章 88拼接荷包賺錢 img
第89章 89偷銀滅口 img
第90章 90如意發誓 img
第91章 91被人看上了 img
第92章 92驢戴眼罩 img
第93章 93嫩滑豆腐腦 img
第94章 94禍害出村 img
第95章 95失去庇護 img
第96章 96粉蒸排骨 img
第97章 97豆腐的商機 img
第98章 98打算買人 img
第99章 99賣南瓜餅嗎 img
第100章 100後悔買魚 img
img
  /  8
img
img

農家藥女:富貴臨門

冷香憶
img img

第1章 1蔥花餅

  大周國。燕城長平縣禮村。

  麥收後的一天,天剛蒙蒙亮,李家的一家之主李山就醒了,扭頭看看睡得正香的妻子趙氏,想到她肚子裏未出世的孩子,心裏一軟,再想想就要離家,團圓要等到臘月,依依不舍的隔着薄被撫摸她隆起的肚子。

  李山今年三十一歲,國字臉一字眉大眼睛,身材高大魁梧,祖籍是四百裏外的李家村。

  十五年前爆發瘟疫,全族上下只有他與堂弟李石活着從李家村逃出來,在逃難的途中遇到了同樣是被瘟疫奪去所有親人性命的趙氏。

  三人結伴而行至長平縣,由朝廷幫扶在禮村安家落戶。趙氏嫁李山爲妻。

  趙氏今年三十歲,家鄉是離李家村不遠的鎮子,生父是秀才,曾教她識字算術,給她定了門好親事嫁給同窗好友舉人的兒子。

  如果不是那場可怕的瘟疫,趙氏不會低嫁給李山。

  如今趙氏已經給李山生下五個兒女,是李家的大功臣,李山對她更加愛戀。

  李山穿好衣服,提了專門給趙氏準備起夜解手用的木制尿桶,躡手躡腳的出了屋,把門輕輕關上。

  在廚房生火燒水的十三歲的李健安聽見動靜,走出來見是李山,連忙上前去奪尿桶。

  「我的手已髒,你再莫弄髒了。」李山給長子丟下這句話,就去後院把尿桶的尿澆在了菜地裏,又出了後院去百步外的小水溝刷尿桶。

  等他再回到後院時,就嗅到濃鬱的油、蔥花、面的香味,忍不住咽了一下口水。

  李家的廚房有前後兩個門,前門通前院,後門通後院,此時後門敞開,香氣飄散出來。

  李山把尿桶放在屋檐下,等太陽完全出來把桶裏的水曬幹,自有兒子拿回去放在他與趙氏的臥房。

  李山的家是一排比較破舊的茅草房,一共八間,堂屋兼飯廳,廚房、雜房、糧房各一間,還有四間臥房。

  李山夫妻一間,李石一間,四個兒子住兩間,女兒李如意單獨一間。

  此時,晨曦的金光透過紙窗照耀進寬敞的廚房,李山唯一的女兒九歲的李如意梳着雙丫鬟穿着灰色上衣黑色褲子,正踩在小板凳上面,站在土竈前敏捷的揮動着木鏟翻着鐵鍋裏的蔥花餅。

  她的個子比竈臺高不了多少,肥大的衣服更加顯得身材矮瘦。

  站在竈邊的李健安有些不安的道:「爹,如意嫌我烙的餅不好吃,非要自已給你和二叔烙餅不可。」

  「那我有口福了,能吃到如意做的餅。」李山微笑走至,看案板上放着的大盤上面已經擺着烙好的三張圓圓的蔥花餅,每張直徑尺長,用的是純白面,蔥花放的多,外表還有一層油,這餅聞着香氣聞鼻,賣相簡直能把人饞死。

  趙氏的廚藝很一般,可做不了這麼香這麼好看的蔥花餅,就是李山已經去世的在鎮裏賣過餅的奶奶也做不出來。

  前些天,寶貝女兒提了好幾次做吃食到長平縣售賣,他都給否了。

  當時他想着家裏沒有一個人廚藝好,做出的吃食不會有人買,把食材都給糟踐了,再者縣城裏面會做餅的人多了去了,看到他家的餅能賺錢,肯定馬上就跟風做餅售賣,到時他家生意做不了幾天還落個遊商的身份,十分花不來。

  李如意飛快的扭頭看了李山一眼,又扭頭盯着鍋裏的餅,聲音清脆但是有點漏風,正在換門牙呢,「爹,二叔也起來了。我再烙四張餅做個湯,你們餅就着湯吃。」

  「好。」李山去了堂房,見堂弟李石正端着黑色的粗瓷碗喝水,桌上還放了一碗水,知道這是給自己的,端起來抿了一口,果然是溫熱的,心知這是寶貝女兒準備的,心裏十分欣慰。

  寶貝女兒自從三個月前摔了一跤昏迷了兩天之後就變得聰明懂事多了。

  心裏暗想,這次去燕城修城牆賺了銀錢回來定要給寶貝女兒買塊顏色鮮亮花布做件新衣,不能讓她再撿兒子的舊衣穿。

  很快,香噴噴的八張蔥花餅、兩大碗黃瓜絲湯端上了飯桌。

  李山兄弟各吃了兩張,要把四張留下給家人吃。

  李家與別的村民家裏一樣,非年非節的每日吃兩頓。

  白天要下地幹活,早飯就吃點實在的,粗面饅頭、面條湯,晚上不用幹活就是睡覺,晚飯就吃稀的,面糊或是湯水。

  今天李山兄弟要出遠門且一去就是幾個月,李如意用白面給他們做的早飯,可惜家裏窮到連一個雞蛋都沒有,不然定是要做荷包蛋湯。

  二十歲的李石皮膚微黑,方臉大眼,大鼻子大嘴,咧嘴露出兩排整齊雪白的牙齒,憨笑道:「真好吃。如意怎麼不吃?」

  他在一歲時發高燒燒壞了腦子,反應比正常人慢,智力跟五、六歲的孩子差不多,幹不了太細有技巧的活,只能幹挑糞、砍柴的粗活。

  不過,他的力氣很大且耐力持久,肩挑兩百斤的重物一口氣走二十裏都不用換肩歇息,方圓幾十裏的青年都沒有他的力氣大。

  李家很窮,他又是這樣的情況,至今沒有娶妻。

  「我不出遠門也不去修城牆幹重活,用不着吃。」李如意把剩下的四張餅用油餅包好放在包裹裏,讓兩人帶到路上吃,還特意道:「二叔,等你回來,我給你們烙雞蛋餅、肉餅。」

  李石的方臉笑開了花,「如意對我真好。」

  李如意另外的三個哥哥都起來了,聽說早飯是她做的,竟是都面帶愧意。

  趙氏原來在娘家就是嬌養。李如意是家裏唯一的女兒,趙氏就將李如意嬌養,教她識字繡花,不讓她下田種地,很少要她下廚房做飯。

  李如意的四個哥哥都會做飯。

  這之前的早飯都是四個哥哥做的。李如意今早特意早起搶了大哥的活計把早飯做了。

  李山半認真半開玩笑的跟四個兒子囑咐道:「我不在家,你們幾個都聽你們娘的話,老實在家莫惹事惹她生氣。誰要是不聽,等我回頭回家把他的屁股打成八瓣。」

  「八瓣。」李石扳着手指頭開始數數,以前李山夫妻教他數數,他怎麼都學不會,這些天侄女用菜地的菜教他數數。

  他左手的大拇指到尾指,依次茄子、蘿卜、豆角、南瓜、大蔥,右手的五指依次是小油菜、萵苣、大蒜、菠菜、冬瓜。

  家裏菜地裏的菜品種很多,十個手指還不夠數的呢。

  他學會了十以內的加減法,只要聽到數字,就忍不住要數一數。

  數完了八個數,覺得很有成就感,正想找李如意誇誇他,眼前多出一個用筷子粗的枯藤編的從未見過的東西,問道:「如意,這是什麼?」

            
            

COPYRIGHT(©)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