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8307/coverbig.jpg?v=a35737aa71653daf06219de9a91cc6f4)
這時,突然接到媽媽的電話,媽媽在電話裡頭說:「爸爸胃出血,住院了。」
那晚,琦依和蕭寒都沒有睡,連夜趕去了市一院。
此刻爸爸正在手術中,媽媽看到琦依和蕭寒的那一刻,所有的堅強突然都變成了脆弱。
「琦依,你爸他……喝酒過量,胃出血。」媽媽倒在琦依的懷裡傷心的說,淚水打濕了她的雪紡。
「媽,你別難過,爸會沒事的。」琦依抱著媽媽安慰她。
醫生出來了,說爸爸因為喝酒過量胃穿孔,須住院一段時間。
琦依對蕭寒說:「你先回去吧,明天還要上班,我陪媽媽就可以了。關於剛才工作的事情,我會考慮的,現在看來只能放一段時間等爸爸的病好了再說。」
蕭寒同意了,先行離開了醫院。
隔天,蕭寒叫人調查了那個慕卓然,發現慕卓然竟是歐亞集團慕川的兒子,而那家報社蘇颺說半年前剛歸入慕卓然的名下。蕭寒越來越懷疑這其中到底有什麼樣的陰謀,調查之余,蘇颺還意外發現,報導那篇新聞的記者江甯竟是琦依的小學同學曹露露,蕭寒越來越猜不透這其中又會是一場什麼樣的遊戲,但是無論是什麼樣的遊戲,只要他在,就沒有人可以動他身邊任何一個親人。
蕭寒試圖想要以蕭氏的名義封了那家報社,但是如果真這樣做,就擺明瞭要與歐亞在商場上正面交鋒,結下樑子,殃及到身邊無辜的人。事到如今蕭寒卻也始終未能弄明白歐亞真正目的,這也是他還遲遲不能做決定的原因。
朗月當空的夜晚,蕭寒獨自一人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裡冷靜地思考著一個多月來發生的所有事。
冥想中的他,腦海裡時刻浮現出琦依溫柔,信任的目光,還有那個平靜如水的微笑,讓蕭寒煩躁不安的心能夠即刻得到一絲安寧。
四年了,蕭寒也開始會牽掛,會不舍,會在乎,這些都是因為一個值得的人,蕭寒認為值得,所以願意去珍惜,願意去守候。
為了避免同類的事件再次發生也為了試探江寧是否真的和慕卓然有關係,蕭寒讓蘇颺告訴那家報社2天之內必須開除記者江甯,否則就以報導不實損毀蕭氏名譽為由起訴這家雜誌社。
醫院裡。
爸爸享受著媽媽和琦依的雙重照顧和無微不至的關懷,爸爸感歎人的一生在有限的生命裡沒有什麼比家人陪伴在身邊來的更加幸福,更加值得。
早上起來有媽媽溫馨的早餐,還有琦依那一聲甜甜的爸爸。
爸爸的心裡其實很感激,即使爸爸嘴上不說,看得出對媽媽的愛同樣深刻。
少來夫妻老來伴,看著爸媽病床前的感情如此惹人羡慕,琦依心底也趟過汩汩地暖流……
也許人到一定的歲數,很多事情在他們的眼裡比琦依這輩人看得更加清楚,也看得更加開了。人生在世,有得必有失,人活一輩子沒有經歷過坎坷的人太少了,但是只要還活著,只要能一覺醒來依然能夠看到自己最愛的親人健康快樂的陪伴在我們身邊,所有的辛酸和痛苦都是值得的,因為生活路上的喜怒哀樂有人和你一起分享,一起承擔,廝守到老。
拉開窗簾的那一刹那,世間上所有的事又將變成一個新的開始,從終點又重新回到了起點,如果人生也能這樣那該多好,一黑一白之間就成了一個人的一生,可是太陽雖然有東升西落,萬物卻依然正常生長,人的一生也一樣必須要經歷了生老病死才能會有輪回,有重生吧,沒有人能改變這種生存的自然規則。
人到了暮年又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琦依很想知道。
這些天,陪伴在爸媽身邊的日子裡琦依感到很幸福,時常幻想著自己如果還是個孩子也許能夠得到爸媽更多的疼愛。
爸爸休息之余,琦依也會在這個若大的醫院裡獨自走動,當琦依掠過一間間病房,看到太多的生命因為病痛而忍受著折磨時,她覺得生命真的很脆弱,是自己永遠不能夠改變和逃避的,可是當琦依在哀歎之時,卻意外的發現其實大家的心態卻遠比她想像中的要堅強,在面對病痛和死亡的時候,大家卻依然對新的生活滿懷希冀。
尤其是常住在這裡的那些老人,每天清晨總能看到他們鍛煉著身體,想要努力地活著。
有一次,琦依從林蔭道過來,剛巧碰到了住在隔壁病房的一位伯伯,他已經是糖尿病晚期,靠著醫院裡每天為他精心配製的三餐,外加營養調理才能夠像現在這樣活著,而且活得如此精神。
琦依好奇的走過去向伯伯打招呼,閒聊之餘問他,為何得了這個病依然能夠活得如此積極,對生活看得如此美好。
伯伯笑笑說:「也許到了他們這個年紀,她就會懂得。因為明知道剩下的日子已經不多,所以更想要努力的多活幾日,看看身邊的親人們都過得是否安好。」
伯伯的話讓琦依的眼裡頓時飽含淚光,琦依笑著讓即將湧出的淚水又流回了心底。
這些年的生活讓琦依著實成熟了不少,因為她知道了什麼叫眼淚在眼眶裡打轉卻依然能保持著微笑。
這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對對方的尊重和敬佩。
伯伯還說:「如果能多活一天,他就能多看一眼身邊的家人。所以他要調整好心態去迎接未知的明天。」
明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經沒剩下多少,卻依然在這個人生的缺口上努力掙扎,努力堅守。
那要心底多少的堅強才能夠讓他們去勇敢地堅信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上帝的恩賜,應該善待,應該感恩,更加應該珍惜,就算是時日不多只要第二天依然能夠呼吸行走,就已經足夠,計較得失,計較圓滿也許就會讓生命失去地更快。
大家對生命的態度讓琦依回過神來的時候更加崇敬,他們身上散發出的光芒也照亮著琦依對生活的渴望,即使沒有一切,她卻依然還有生命,這就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