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224/coverbig.jpg?v=fdfac51ca9e4a617084a21ea84ba9c18)
上書院乃當今天天子所建,也是全國最好的書院,當然皇宮裡的書院並不是一般的人可以進來的,除了皇子公主們,還有四大家族的一些子女方可入院學習。
齊帝王非常重視皇子的教育,為皇子確定的教育內容是很廣泛的,除了學習四書五經等史籍以外,還包括書法繪畫、,以及如何處理政事等方方面面,在經歷了改朝換代後,亦已明白武的重大制衡,因此在下午則要學習齊射與兵法等等,教育皇子們成為治國治民、通曉古今、能騎善射的文武全才。在一定程度上帶動當朝崇文尚武的社會風氣。因此民間請立學校,廣興教育,使齊朝文風不衰。
上官家在稱帝前已網羅了一些儒雅名士,人中騏驥。由他們擔任諸皇親貴戚的教育,教導一些治國之道等等。因此齊朝皇子不僅要精通經史、策論、詩詞歌賦與書畫等,並善於武、數。
齊朝女子教育有家庭教育,宮廷教育,青樓教坊的歌伎、娼妓藝術教育,宮觀寺廟教育。與國君有血緣關係的宗族或家族的女性當時在公宮集中培訓。當然這指的是公主及其其他三大家的女子。
這種教育的內容不外乎是女紅針繡,曲調長舞,女子做人的道理、事夫侍奉公婆的規矩,以及接人待物、婦道、婉容之類的女性倫常。畢竟這些皇女雖然身為皇族,貴為公主,但其結局,只能是做一個貴夫人,相夫教子,主持家政。而教育她們的傅母由皇帝取大夫之妾、士之妻老無子而明於婦道者錄之。
而與國君沒有血緣關係的貴族家族則將其女子集中於宗廟進行教育,最小範圍也須在宗婦即宗族長或家族長之妻的居處進行教導。
雖然齊朝社會風氣較為開放,但畢竟男女有別。晌午之前男女可聚在一處接受一些基本的教育即詩詞歌賦書畫等,而下午時分開教育。女子豆蔻年華便不可在呆在上書院了,則是在碧玉年華待嫁。
而諸位皇子與貴胄的教育則從五歲開始,一直到弱冠之年方可結束,日出而始,未時而休。巳時進食半個時辰。學習三天,便可休息一天。相對來說,對於這群天真爛漫的小孩是很輕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