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就是壞人
img img 重生之我就是壞人 img 作品相關_我的論文
2
img
  /  2
img

作品相關_我的論文

這是我畢業論文的一點東西。寫的就是《論網路文學的發展與前景的》

(一)網路文學的萌芽階段

中國網路文學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底和1991年初。1990年11月28日,中國正式在SRI-NIC(斯坦福研究所網路資訊中心)註冊登記了中國的頂層網域名CN,開通了使用中國頂層網域名CN的國際電子郵件服務,邁出了中國互聯網的第一步。在中國網路啟用的初始,使用者大部分是一些理工的或是海外留學生,譬如中國第一代網路作家王小波、圖雅、少君等,他們最初的創作目的非常單純:「最初不過是非常想念家鄉,非常想讀方塊字,讀得多了,自然也會和朋友交流,而網上的交流只得寫。」這種網路文本的盛行是模仿國外的聯繫方式,而當文本逐漸難以滿足傾訴的欲望之時,BBS和文學網站便應運而生。

1991年,王笑飛在海外創辦了中文詩歌網(chpoem-1@listserv.acsu.buffalo.edu)。中國留美網路作家少君,1991年4月在網路上發表《奮鬥與平等》,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一篇中文網路小說。1993年3月,詩陽開始通過電郵網路大量發表詩歌作品,此後在互聯網中文新聞群組和中文詩歌網上刊登了數百篇詩歌,被學術文獻確認為歷史上第一位中國網路詩人。1994年2月,方舟子等人創辦了第一份中文網路文學刊物《新語絲》

(二)網路文學的發展階段

1996年之後,中國的網吧開始在各大城市飛速發展,此時對中國網路文學產生影響的還是海外的留學生作家,如散宜生、圖雅等網路名家。1997年11月2日的淩晨,老榕在四通利方(新浪前身)論壇裡發表了一篇名為《10.31大連金州沒有眼淚》的文章,在短短的48小時之內,幾乎傳遍了整個網路。這是網路文學初次在傳統媒體上比較有影響的登臺亮相。

發展到1998年,電子公告欄(BBS)上出現了蔡智恒所著的第一部最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中文網路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1998年第6期《天涯》就刊登了一篇"佚名"的網路小說《活得像個人樣》。這篇網路小說在電子公告欄上多次輾轉張貼,據說原作者為邢育森。1999年開始,更多的文學網站如榕樹下、收費文學網站如博庫等大量成立。

新世紀的到來,互聯網的興起與普及,祖國遍地的網吧猶如雨後春筍般林立在大街小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網上閱讀和寫作。文學網站在經歷了發展,整合,兼併,以及其他困難和波折之後,在新的建站模式和網路技術基礎上走向成熟,隨著起點中文網等網路文學門戶網站的興起,《小兵傳奇》(作者:玄雨)、《大唐雙龍傳》(作者:黃易)等玄幻武俠作品的傳播,網路文學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三)網路文學的創作現狀

隨著互聯網文化的進一步發展,空間的進一步擴大—「網路文學不管對它已有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評價如何,它都已經不是一個幽靈,而是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又蘊藏著缺陷和矛盾的現實」。【2】網路文學,已經作為一個獨特的文學現象登上舞臺了。

相比傳統的文學創作模式,網路文學的創作顯得無序化,總體上還是處於自然生存狀態。網路文學創作最初的動力來自於創作者的熱情,然而這種熱情並不足以推動創作向更高層次發展。所以很多網路文學網站正逐漸脫離傳統愛好者論壇式的角色,開始了市場化的運作。商業化的滲透與操作使的網路文學的創作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背離原先的軌道,背離那種為抒發感情而自由寫作的初衷。網路文學漸漸退化到「速食文學」、「眼球文學」

2000年以後,個人博客、個人日誌、個人圈子等一系列網路集合名詞的出現,讓網路文學的個人情感自由化創作又恢復到了文學的自然化創作階段。相繼出現了2000年安妮寶貝的《告別薇安》、2001年今何在的《悟空傳》、2002年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和林長治的《沙僧日記》等優秀作品。相信隨著網路技術的不斷成熟,作家階層的不斷成長,網路文學會向著更規範,更高水準的方向發展。

(四)網路文學作家現狀

網路文學的作家由最初的留學生個體漸漸的轉變為國內的學生以及可以接觸電腦的個人,大部分集中在學生與上班族之間,年齡多在40以下。像當初的網路作家的「三座馬車」(刑育森、甯財神、李尋歡)。網路知識的普及、絡技術的傳播、個人博客的成熟和不斷壯大更是使得很多人都能夠簡單的完成網路文學的創作,成為一個依靠「鍵盤」和「指頭」的網路作家。隨著電腦的普及,網路上掀起了一場全民的寫作運動,如今的80後、90後已經成為創作的主體。網路文學的寫作日漸低齡化。

            
            

COPYRIGHT(©)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