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我家王爺是個老六
img img 大隋:我家王爺是個老六 img 第4章 進獻曲轅犁
4
第21章 獨孤寧雪 img
第22章 楊恪,我可是你表姐! img
第23章 李靖與紅拂 img
第24章 一聲出塵姐姐 img
第25章 說謊會長長鼻子 img
第26章 獨孤家的效忠 img
第27章 段志玄離京 img
第28章 紅娘楊恪上線 img
第29章 全都是廢物! img
第30章 反手就是免官 img
第31章 表大爺,忠臣啊! img
第32章 初見長孫 img
第33章 威衛大都督 img
第34章 計劃兵變 img
第35章 大義滅親 img
第36章 父慈子孝名場面 img
第37章 破天荒的任命 img
第38章 鐵了心出巡 img
第39章 請君入甕 img
第40章 就是今夜! img
第41章 看,焰火! img
第42章 梁王出巡 img
第43章 各懷心思 img
第44章 向黎陽城,進軍! img
第45章 將軍,跑吧! img
第46章 追殺楊玄感 img
第47章 雙鏜無敵 img
第48章 國運上升,喜獲武神組合包 img
第49章 神機府 img
第50章 投石問路 img
第51章 靜觀其變,釣大魚! img
第52章 元霸戰成都 img
第53章 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img
第54章 剷除羽翼 img
第55章 喜獲鐵礦 img
第56章 四公子跑了 img
第57章 未來大舅哥 img
第58章 表姐,你別緊張 img
第59章 好一條忠犬 img
第60章 系統獎勵:筒倉! img
第61章 坊 img
第62章 食鹽危機 img
第63章 大鬧王府 img
第64章 拖延戰術 img
第65章 鋼刀出爐 img
第66章 北衙禁軍 img
第67章 楊廣賜婚 img
第68章 謀劃深遠 img
第69章 噴一口老血 img
第70章 加封欽差 img
第71章 長孫的決心 img
第72章 必死之心 img
第73章 下次藏好 img
第74章 楊恪,瓜娃子! img
第75章 理應感謝 img
第76章 運鹽 img
第77章 將計就計 img
第78章 轉移糧食 img
第79章 虛虛實實 img
第80章 還說不是垃圾? img
第81章 意料之外 img
第82章 東城巡城使 img
第83章 宇文化及的殺心 img
第84章 登門拜訪 img
第85章 高士廉的來信 img
第86章 殺心驟起 img
第87章 面見伍天錫 img
第88章 收服伍天錫 img
第89章 殺手到場 img
第90章 神機府陷阱 img
第91章 落入陷阱 img
第92章 永久囚禁 img
第93章 成都迴歸 img
第94章 軟金李淵 img
第95章 震驚楊廣 img
第96章 征討瓦崗 img
第97章 楊恪離京 img
第98章 拜訪宇文 img
第99章 借刀殺人 img
第100章 暴怒的李二 img
img
  /  5
img

第4章 進獻曲轅犁

次日早朝,百官依次站在含元殿內等候隋帝楊廣。

身為監國,楊恪自然站在了百官之首的位置。

「陛下駕到!」

沒多久的功夫,長秋令李庚尖著嗓子喊出了聲。

楊廣在太監的擁簇下,緩緩地走到龍椅旁坐下。

「眾位愛卿,今日可有什麼奏本嗎?」

楊廣的聲音透著慵懶,臉上也掛著疲倦,顯然昨夜又是梅開好幾度。

唐國公李淵率先開口:「陛下,臣有本啟奏。」

「講。」

楊廣很是隨意的揮揮手。

「陛下,去年河南淅陽郡大旱,朝廷派了幾次賑災糧,可災情仍舊不減。」

「淅陽郡太守李宏奏請朝廷,調撥糧草用以賑濟災民!」

大業三年,楊廣設郡、縣兩級分管天下,郡設太守一職。

這個淅陽郡太守李宏,便是出自隴西李氏丹陽房。

算起來和大名鼎鼎的戰神李靖系出同門。

「災民?」

楊廣一聽這兩個字,眉頭便擰成一個川字。

向來善於察言觀色的許國公宇文述,此時站了出來。

「唐國公,眼下大軍出征高句麗在即,大批量草需調配給大軍使用。」

「去年郡縣進貢的糧食,朝廷尚且不夠用,哪兒還有多餘的糧食調撥給他們?」

「不就是區區幾個災民,把他們趕到其他郡縣,讓他們自謀生路就好。」

「若是壞了陛下開疆拓土的千秋大業,那他們就是千古罪人!」

宇文述一向與李淵不和,而且說話圓滑,善於討楊廣的歡心,深得隋帝信任。

甚至與光祿大夫蘇威、黃門侍郎裴炬、內史侍郎虞世基與御使大夫裴蘊並稱「大業五貴」。

「許國公此言差矣,救災如救火。」

「百姓流離失所,陛下貴為天子,理應救萬民與水火之中。」

李淵可不是真的為了賑災救民。

他之所以將淅陽郡的災情上報,一是打算拉攏出身隴西李氏丹陽房的李宏,另一方面便打算中飽私囊,暗中積蓄力量。

宇文述冷笑一聲,撇著嘴說道:「唐國公,區區刁民,打發了便是,何須勞煩陛下?」

「若是因此東征高句麗失敗,唐國公可擔得起罪名?」

眼看著出身關隴門閥的李淵和宇文述針鋒相對,朝中其他官員紛紛暗自偷笑。

「你……」

李淵還想反駁,卻被隋帝楊廣制止。

「好了好了,不要再吵了,吵得朕的腦袋都疼了。」

楊廣瞪了宇文述和李淵一眼,隨後說道:「虞世基,你是民部尚書,又是黃門侍郎。」

「你說說看,我們還有沒有多餘的糧食可供賑濟災民?」

所謂民部尚書,便是後來的戶部尚書。

楊廣也不想在李淵和宇文述中間斡旋,便將出身江南世家的虞世基給拉了進來。

反正他們世家門閥之間狗咬狗,楊廣也樂見其成。

正在看戲的虞世基忽然被楊廣點名,著實被嚇了一跳。

他小碎步出列,聲音恭敬道:「回陛下,去年朝廷歲入糧食兩千五百萬石。」

「陛下東征高句麗,所需糧草數目龐大。」

「興洛、回洛兩倉以及長安城外太倉的糧食皆被調度軍需。」

「其他糧倉的糧食皆有用處。」

「所以……朝廷確實無糧可用了。」

虞世基低著頭,心裡一陣媽賣批。

這樣的回答算是把李淵得罪到家了。

「唐國公,不是朕不願意救濟災民。」

「實則無糧可用。」

「朕親征高句麗,為的是大隋千秋基業,百姓們也理應為朕分憂。」

楊廣攤開手,喃喃自語道:「只可惜不能增加糧食的歲入,否則何愁救濟災民?」

聽了這話,百官紛紛沉默不語。

天下群賊作亂,天災人禍。

還增加糧食產量呢,今年糧食的歲入若是能有去年的一半兒,眾人都要彈冠相慶了。

「父皇何須為糧食擔憂?」

「兒臣有一個辦法,能提高糧食的歲入。」

就在此時,始終默不作聲的楊恪站了出來。

譁!

聽到楊恪的話,百官都吃驚不小。

「梁王還真是好大的口氣,我們都沒辦法的事情,他竟然能做到?」

「嘿,這梁王不是沒睡醒吧?他能有什麼辦法?」

「天下大亂,糧食減少是必然的,梁王怎敢誇口啊!」

就連梁王府的高士廉、張須陀和虞世南,也都滿是好奇的看著楊恪。

別說是其他人了,就連他們這三位,都不知道楊恪哪兒來的底氣。

昨天楊恪對三人分別下令,等一切準備就緒,楊恪就打發三人各回各家。

自己帶著十一個工匠,一頭鑽進了虞家在長安城西城笸籮巷中的一處宅院。

難不成梁王所謂的辦法,還真是那十一張圖紙?

楊廣驚奇道:「哦?恪兒,你有什麼辦法?」

楊廣也不相信,自己找來「背鍋」的楊恪,能有什麼好辦法。

楊恪朝著含元殿外猛地揮手。

「來人,把東西給我抬進來!」

今日早朝,楊恪就像將曲轅犁獻給隋帝楊廣。

只是一上朝李淵就和宇文述二人針鋒相對。

楊恪索性就沒開口,抱著看戲的心態站立一旁。

等楊廣愁眉不展之際,才打算將曲轅犁獻給楊廣。

不多時的功夫,門外值守的驍果軍便將兩架犁耙給抬了上來。

一架是眾人熟知的直轅犁,另一架看上去奇形怪狀,顯得格外新奇。

百官齊刷刷的將目光落在曲轅犁上,一時間議論紛紛,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

只是這東西真能增加糧食的歲入?

梁王不是開玩笑吧?

楊廣本就喜歡獵奇,目光一瞬間便被曲轅犁所吸引。。

「恪兒,此乃何物?」

「僅憑這個東西,就能提升糧食歲入?」

「你可不要騙朕,騙朕可是欺君的大罪!」

楊恪恭敬道:「回父皇,兒臣不敢欺騙您。」

「此物名叫曲轅犁。」

「是兒臣與王府長史、司馬和主簿三位大人一同研究後,將我朝原本使用廣泛的直轅犁加以改進後,請能工巧匠連夜打造出來的。」

高士廉、張須陀和虞世南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覷。

這裡面兒有我們什麼事兒?

短暫的驚愕後,三人便明白過來。

這個梁王似乎與傳聞中的憨傻有些不同,似乎還透著一股精明。

梁王這樣說,無疑是將三人與梁王府捆綁的嚴密了一些,是個邀買人心的小手段。

「曲轅犁?」

楊廣與百官一樣,臉上紛紛寫滿了困惑。

看上去平平無奇的犁耙,還能有什麼妙用不成?

「恪兒,你先說說看,曲轅犁有何不同之處?」

「說得好,朕自當獎賞。」

「若是不好,立刻拖出去斬首示眾!

            
            

COPYRIGHT(©)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