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錦衣衛
img img 大明第一錦衣衛 img 第2章 多有疑點
2
第55章 成功返回 img
第56章 奏摺送達 img
第57章 龍顏大怒 img
第58章 過分偏袒 img
第59章 庭院舞劍 img
第60章 不歡而散 img
第61章 情竇初開 img
第62章 王振到來 img
第63章 王振審案 img
第64章 當場翻臉 img
第65章 王振結案 img
第66章 臨別告辭 img
第67章 親身傳授 img
第68章 以身相許 img
第69章 童言無忌 img
第70章 皇帝召見 img
第71章 皇帝心思 img
第72章 連升五級 img
第73章 表明心意 img
第74章 年夜不安 img
第75章 林家美婦 img
第76章 殺人兇器 img
第77章 連夜審問 img
第78章 審問如玉 img
第79章 林家往事 img
第80章 被人污蔑 img
第81章 撕破臉皮 img
第82章 醜事洩露 img
第83章 帶回四人 img
第84章 喊破喉嚨 img
第85章 矛盾衝突 img
第86章 爭執不下 img
第87章 心懷不滿 img
第88章 深夜調查 img
第89章 牢裡真相 img
第90章 絕不認錯 img
第91章 刑罰伺候 img
第92章 楊義暴怒 img
第93章 重傷黃連 img
第94章 再次詢問 img
第95章 新的疑點 img
第96章 前來看望 img
第97章 親自出馬 img
第98章 恩威並施 img
第99章 峰迴路轉 img
第100章 化解仇恨 img
img
  /  3
img

第2章 多有疑點

在明朝,說到皇帝的名字可能有人不知道,但說到錦衣衛和東廠,那絕對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錦衣衛和東廠的大名如雷貫耳,然而名聲雖大,卻不是什麼好名聲,不僅百姓害怕他們,就連官員也懼怕。

錦衣衛是由開國皇帝朱元璋所設立,權力極大。

最初朱元璋設立錦衣衛的目的是要駕馭不法群臣,後來錦衣衛濫用職權,造成許多冤假錯案,最終朱元璋撤銷了錦衣衛。

到了明成祖朱棣時期,朱棣又恢復了錦衣衛,職權與最初一樣。

但朱棣不信任錦衣衛,為了制衡他們過大的權力,他又設立了東緝事廠,簡稱「東廠」,由他寵信的宦官統領。

楊義聽到自己的命案被錦衣衛和東廠經手,不禁後背發涼,這兩大部門可是臭名昭著,他聞名已久。

特別是東廠,簡直是屈打成招的典範,但有一點他想不明白:「叔父,既然是東廠的人抓我,陛下為何不乾脆讓東廠審辦,而是交由錦衣衛審辦?」

「你有所不知,東廠與錦衣衛都有抓人權,但東廠並無審案權,東廠抓的人要交由刑部或錦衣衛受審。」

在明朝早期,錦衣衛和東廠平級,直到後來東廠才逐漸淩駕於錦衣衛之上,與錦衣衛一樣有審案權。

楊義眉頭一皺,發現事情不簡單,那天他醒來後沒多久,東廠的人就突然沖進來把他抓走,這出動的速度也未免太快了。

就算有人去報案,也應該去府衙報案,不可能直接找東廠報案,然後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派人來抓他,這絕對是一大疑點。

「本案諸多疑點,背後牽涉可能非常複雜,不過侄兒有信心翻案,還請叔父去找錦衣衛述說侄兒的冤情,讓他們重新審案,並且要保留馬茹玉的屍身。」

「放心,叔父會全力助你,我這裡還有點吃的,你先將就著吃吧,不能苦了自己。」楊道把籃子留下來,又叮囑幾句,然後離開監獄,前去城內北鎮撫司找錦衣衛。

看著叔父離去,楊義感到一絲溫暖,他在這無依無靠,唯一能夠依靠的就只有叔父了。

幸好楊道在朝上為官,楊士奇的影響力仍舊在,否則此案難翻。

楊義再重新整理一遍案發當晚的事情,他與馬茹玉飲酒作樂,喝到很晚,期間不僅喝了很多酒,還吃了不少東西。

一桌的美味佳餚,唯有一樣是馬茹玉不吃的,那就是雞湯,她不喜雞肉,從不吃雞,那晚沒有喝雞湯。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大疑點,那就是他臨睡前看到馬茹玉在桌邊嘔吐,但醒來後發現地上乾淨無比,說明地面已經被人清理過一遍。

楊義感覺非常不對勁,如果他是兇手,在行兇後又何必把地面清理乾淨,除非吐在地上的東西,是能夠揭穿真相的證據,否則兇手不會多此一舉。

「我懂了,我不知道兇手是誰,不過我能證明自己的清白!」

楊義已經猜到案發的經過,雖然沒有十成把握,但無論如何都要試一試,總比在這坐以待斃要好。

他看了一眼掉在地上的燒雞,心疼地撿起來,擦乾淨上面的灰塵,津津有味地大吃特吃……

北鎮撫司,這裡是錦衣衛在京師處理刑案的地方。

錦衣衛設有南北鎮撫司,北鎮撫司負責處理刑案,南鎮撫司負責糾正錦衣衛的法紀與軍紀,平常人們害怕的是北鎮撫司的錦衣衛,而非南鎮撫司的錦衣衛。

在錦衣衛裡,即使是同級官位,北鎮撫司的人也要比南鎮撫司的人更有地位。

胡長寧正在北鎮撫司處理刑案,他官居鎮撫使一職,從四品,專門負責審案,昨晚發生的凶案引起了他的主意。

這原本是一起很尋常的案件,楊義在留香閣殺人,人證物證都有,很容易處理,但問題就出在楊義的身份上。

楊義是楊士奇的孫子,楊士奇貴為五朝老臣,為大明立下無數功勳,縱使已經去世,但在朝上仍舊有巨大的影響力。

胡長寧是胡濙之子,胡濙同樣是朝上老臣,與楊士奇關係甚好,生前兩家多有來往。

于情來說,胡長寧自然不願意處死楊義,但於法來說,殺人償命,天經地義,要是不處斬楊義,別人必定說他徇私枉法,受人譴責。

「這該如何是好?」

胡長寧有些犯難,他感覺陛下將此案交給他來辦,而不是交給刑部來辦,必定另有用意,以陛下的聰明,又怎麼會不知道胡家與楊家的關係。

就在此時,手下來報說:「鎮撫使大人,門外有人找你,說有要事求見。」

「來者何人?」

「是東廠的役長王成,他說來協助查辦楊義的命案,楊義就是他帶人抓回來的。」手下回答道。

役長是東廠專門負責偵緝和追捕的辦案人員,是一個小頭領,役長的手下叫番役。

東廠雖由宦官掌控,但一般只有上級官員是太監,大部分手下都是正常男人,而且很多人都是從錦衣衛挑選過來的精銳。

聽到是東廠的人,胡長寧冷哼一聲:「東廠的手伸得夠長,今天早上才抓人,中午還不到,這麼快就派人來催我審案,真是不把我錦衣衛放在眼裡!」

胡長寧雖然不滿,但人總不能不見,他下令讓王成進來。

「王成參見鎮撫使大人。」王成跪下行禮,他頭戴尖帽,腳著白皮靴,身穿褐色衣服,這是東廠役長的標準官服。

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員,只要看到穿著這一身行頭的人來找你,都會嚇得雙腿打顫。

「不必多禮,起來吧。」胡長寧認得這個年輕人,王成以前在錦衣衛任職,處理過不少案件,後來才被調去東廠當役長。

「大人,小人奉命前來協助大人查辦楊義的命案,不知楊義的案情進展如何?」王成站了起來。

「本官尚未開始審案,今日公務繁忙,打算明日再審。」對東廠的人胡長寧不會給好臉色看。

            
            

COPYRIGHT(©)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