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的東周
img img 東周的東周 img 前言和引子 這可不是題外話
1
第三章 桓王時代 桓王時代(21) img
第三章 桓王時代 桓王時代(22) img
第三章 桓王時代 桓王時代(23) img
第三章 桓王時代 桓王時代(24) img
第三章 桓王時代 桓王時代(25) img
第三章 桓王時代 桓王時代(26) img
第四章 莊王時代 莊王時代(1) img
第四章 莊王時代 莊王時代(2) img
第四章 莊王時代 莊王時代(3) img
第四章 莊王時代 莊王時代(4) img
第四章 莊王時代 莊王時代(5) img
第四章 莊王時代 莊王時代(6) img
第四章 莊王時代 莊王時代(7) img
第四章 莊王時代 莊王時代(8) img
第四章 莊王時代 莊王時代(9) img
第四章 莊王時代 莊王時代(10) img
第四章 莊王時代 莊王時代(11) img
第四章 莊王時代 莊王時代(12) img
第四章 莊王時代 莊王時代(13) img
第五章 僖王時代 莊王時代(14) img
第五章 僖王時代 莊王時代(15) img
第五章 僖王時代 莊王時代(16) img
第五章 僖王時代 莊王時代(17) img
第五章 僖王時代 莊王時代(18) img
第五章 僖王時代 莊王時代(19) img
第五章 僖王時代 莊王時代(20) img
第五章 僖王時代 莊王時代(21) img
第五章 僖王時代 莊王時代(22) img
第五章 僖王時代 莊王時代(23) img
第五章 僖王時代 僖王時代(1) img
第五章 僖王時代 僖王時代(2) img
第五章 僖王時代 僖王時代(3) img
第五章 僖王時代 僖王時代(4) img
第五章 僖王時代 僖王時代(5) img
第五章 僖王時代 僖王時代(6) img
第五章 僖王時代 僖王時代(7) img
第五章 僖王時代 僖王時代(8) img
第五章 僖王時代 僖王時代(9) img
第五章 僖王時代 僖王時代(10) img
第五章 僖王時代 僖王時代(11) img
第五章 僖王時代 僖王時代(12) img
第五章 僖王時代 僖王時代(13) img
第五章 僖王時代 慧王時代(14) img
第五章 僖王時代 慧王時代(15) img
第五章 僖王時代 惠王時代(16) img
第五章 僖王時代 惠王時代(17) img
第五章 僖王時代 惠王時代(18) img
第五章 僖王時代 惠王時代(19) img
第五章 僖王時代 惠王時代(20) img
第五章 僖王時代 惠王時代(21) img
img
  /  2
img
img

東周的東周

小米加步槍
img img

前言和引子 這可不是題外話

暫作序

我酷愛歷史,酷愛的程度不是大家能夠想像的。念書的時候,我把歷史的課程當做我全部的學業,最後吃了大虧:高考的結果可想而知。一枝獨秀,滿盤皆輸。正所謂: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才春色滿園。

但是,我不後悔。

沒有進入大學的殿堂,我卻因此當上了兵。這所大學校,這座大熔爐,勝過任何一所高校,此僅對我而言。因為我在這裡獲得了真正的鍛煉,一生受益,至今懷念那段時光。如果重來一次,當兵依舊是我唯一的選擇。

我在軍營成熟,我在歷史中看清。軍營教會了我不怕,歷史教會了我不哭。在人生的每一天每一夜,每一個拐彎每一個下坡,我仰望蒼穹,報以的不再是嚎啕,也不是哈哈,而是呵呵的從容。

歷史的人物都不真實。現在很多專家都想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誰誰誰。怎麼可能呢?根本是瞎編。不用說遠,就是自己的子女自己的老公自己的老婆,他們做的事,我們都不一定全都掌握,心裡怎麼想的都是謎,歷史人物離我們這麼遠,有什麼真實可言?!

但是,歷史是真實的。我們看歷史,不是要去在具體的人物身上糾纏,而是要通過歷史知道其中的道理。這個道理最重要,恰恰人的好奇心大都放在歷史人物個人的恩恩怨怨八卦上了,把真正應該重視的這個道理給忽略了。很可惜。不應該!

從廣義講,一個朝代代替另一個朝代,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漢取代秦,明滅了元,哪一年發生了什麼事,出了多少忠良和奸臣,哪個皇上聖明,哪個皇上昏庸,這些都是浮在歷史表面的一層油花,閃閃放光吸引眼球,其實很輕浮,禁不住你輕輕地一吹。油花下那厚厚的水,才是歷史的潮流,厚重深邃。

我認為,熟知一個朝代,把一個朝代熟悉透,就能夠用你在這個朝代興衰交替中得出的那個道理,看穿前朝後世,洞悉世間百態。角色雖然變換,但是唱的還是那場戲。歷史就是不斷重複上演的,有點像今天的翻拍經典,怎麼編,基本的套路就是那樣。新版《水滸》剛剛演完,新宋江和老宋江臨死前說得做的都不一樣,但是都沒有逃掉一個死。這就是最根本的東西。不能變,變不了。

我們中國歷史最豐富的是哪一段?不管大家怎麼回答,我依舊堅持:春秋和戰國。這個時候,人性綻放。綻放的一定都是鮮花,但不一定都結出善果,比如罌粟。罌粟也有好處,可以止疼。這是個讓人愛讓人恨有利有弊有好有壞是魔鬼是菩薩的東西,從這個意義上說,歷史就是一棵罌粟花。

覺得春秋戰國是經典,原因很多,我在此僅僅說一條:它充分演繹了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很少掩飾,就那麼直接,完全人類版的動物世界。

所以,我把這段歷史,用我對歷史的理解,寫出來。用通俗的語言,名字就叫《東周的東周》。通俗不是庸俗,高雅不一定高尚,大俗就是大雅。歷史上在前臺領獎的很多都是高雅的人,但他們不一定真的高尚;即使大奸大壞之輩,也不能說他們沒有一絲善念。這些都不重要,他們也是人,和芸芸眾生一樣。

通俗是大眾的文化,文化要服務大眾,歷史真正的創造者是老百姓。既然如此,那麼我們別提高雅,就一起俗吧。

鹹中得味,俗中明理,是為序

引子

西周和東周,是後來的人給劃分的,其實人家都是一個祖宗,就叫一個周。和後來的西漢東漢一樣,是人為給加的方位字,當時大旗上就寫一個漢。說這麼個常識,大家都知道的常識,是還有下文。

一個周王朝被後世史學家一刀劈成兩段之後,叫做東周的這一塊又挨了一刀,東周於是在書上又分成春秋和戰國。這兩個名字怎麼來的,來自於兩本書的書名:孔子的《春秋》,劉向的《戰國策》。

東周共計515年,經歷兩種社會制度,春秋是奴隸制,戰國是封建制。時間上各自二百五,不偏不向。

適逢這樣的歷史巨浪,剛剛穿上衣服沒幾天的(相對于歷史文明的長河而言)東周人在文明與野蠻的漩渦裡打轉。善惡兩種力量在他們的內心裡掙扎。道德的幼稚和欲望的固守,一個是玫瑰,一個是箭簇,和風細雨,乾柴烈火,把歷史的真實,把自然界中的人性,演繹的淋漓盡致如歌如訴。

當道德堅強之後,當都想用道德這個胭脂裝點門面的時候,歷史真就很難一眼洞穿了,用四個字形容,就是:霧裡看花。

只有東周的歷史是赤身-裸-體的,不知道過多的掩飾,不知道太害羞,最能見到本來的面目。因此,珍惜歷史賜給我們的這個難得的機會吧。

聽——遠處傳來了車馬聲。

遷都。

西周和東周是以首都的改變來劃分的。當年武王滅商,幹掉了商代的最後一個王:紂王。周王朝建立,周武王也成了後世的楷模。

王位可以世襲,模範沒有世襲的,兒子孫子要是還想披紅掛彩拿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就得自己努力。開始幾個接班的,真下了些功夫,雖然榮譽的級別沒能超過爸爸爺爺,但是工作成績還算及格。接下來,富不過三代,這句真理就用上了。三草驢變土螞蚱,一輩不抵一輩,終於到西元前771年的某月某天,周幽王死了。

他這一死(西周結束),倒是痛快,可苦了接下來這位——周平王。

鎬京亂成一鍋粥,呆不下去了,再說也有陰影了,能砍一個王就能砍第二個,提心吊膽天天,不舒服,怎麼辦?那就換個地方吧,到洛邑去。

鎬京是現在的西安,大概位置就在那。洛邑是洛陽。

現在從西安到洛陽也不是短途,你想想那時候,路也不好走,沒有高速,汽車火車更別想,不到萬不得已,誰折騰?

當生命這個底線受到威脅的時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周幽王的死是個例子。周平王說啥也不在西安住了,安全沒有保證。天天晚上做惡夢,失眠了,成天神經兮兮的,都快瘋了,一咬牙一跺腳,走!

聽——遠處傳來了車馬聲。

這是搬首都,和住家搬新居哪能一樣。被褥要拿,一群老婆要帶,辦公設施,機密檔,金銀珠寶,政府機構,政府機構的人員,政府機構人員的一群老婆家私財產衣物……這些一樣也不能落下,想一下,這大車小輛的,一眼望不到頭。前面已經進了洛陽,後面還沒出鎬京。

周平王到了洛陽,就被架空,說了不算了。權利旁落到權臣手中,他成了傀儡。於是天下大亂,各自為政,開戰!

看看,換地方只是權宜之計吧,終究沒能解決根本問題。躲不行,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不為百姓著想,老百姓不答應;沒有政治才能,自己難受國家遭殃。同樣是當一把手的,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到了洛陽後,局面就失控了,大戲上演!

說這麼段引子,做個開場白,接下來正兒八經,我們開始,從西周末年周宣王那聊吧——

            
            

COPYRIGHT(©)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