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669/coverbig.jpg?v=5a74dd5f8e570e63e6a591345739c331)
香港洪門大會結束,原「洪勝堂」改名為「和安樂」,陳百威繼任堂主。洪門大會雖給「和安樂」帶來了聲望,在香港居「老大哥」的地位,實際上,整個堂口已搖搖欲墜,陷入崩潰的邊緣。
兵家語:一日無糧千兵散。「和安樂」的前堂主因過份「忠義」,無心聚財,靠借款及傅靈華的支撐顯然是力不從心,難以為繼。
這問題早就擺到議程上來了,文貴曾多次向陳餘祥提出收「保護費」,都被拒絕,理由是有損堂口的名譽。
陳百威早擬好了幾個計劃,那時一來考慮到堂主也許不會贊成,二來又礙著洪門大會的召開,這事一直拖了下來。
「和安樂」安葬了堂主,陳百威召集文貴、傅靈華、何南等幾個首領研究今後的出路。
陳百威首先讓管家傅靈華向大家公佈家底:除了欠五萬大洋的債,過幾天連開飯的錢都沒有了。
大家的心情十分沉重,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