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戟王
img img 大漢戟王 img 引子 武帝始封
1
第一卷 金縷奇緣 第圩節鬼穀疑雲(八)霸王別姬 img
第一卷 金縷奇緣 第圩一節鬼穀疑雲(九)英雄末路 img
第一卷 金縷奇緣 第圩二節鬼穀疑雲(十)終返南越 img
第一卷 金縷奇緣 第圩三節天道無常(一)淩嬋公主 img
第一卷 金縷奇緣 第圩四節天道無常(二)舞象爭風 img
第一卷 金縷奇緣 第圩五節天道無常(三)諭旨賜婚 img
第一卷 金縷奇緣 第圩六節天道無常(四)鳳鳴岐山 img
第一卷 金縷奇緣 第圩七節天道無常(五)鳳鳴岐山 img
第一卷 金縷奇緣 第圩八節天道無常(六)鳳鳴岐山 img
第一卷 金縷奇緣 第圩九節天道無常(七)鳳鳴岐山 img
第一卷 金縷奇緣 第圓節天道無常(八)鳳鳴岐山 img
第一卷 金縷奇緣 第圓一節天道無常(九)鳳鳴岐山 img
第一卷 金縷奇緣 第圓二節天道無常(十)鳳鳴岐山 img
第一卷 金縷奇緣 第圓三節天道無常(十一)與子偕老 img
第一卷 金縷奇緣 第圓四節宮廷闈變(一)長安風雲 img
第一卷 金縷奇緣 第圓五節宮廷闈變(二)長安風雲 img
img
  /  1
img
img

大漢戟王

傲劍嘯蒼天
img img

引子 武帝始封

西元前133年,大漢朝武帝元光二年冬夜,西安戟王府,隨著管事太監的一聲長頌「皇上駕到--」一個未及弱冠的冷峻青年率全府家人迅速出迎府外,「皇上萬歲,萬萬歲!」

「呵呵十五弟啊,就你的府別具一格,儼然我大漢軍營嘛。」

「皇上取笑了」

「朕是欣慰,想我大漢內憂外患,同為孝景之後,但是你看看他們,整天花天酒地,個個的王府都是烏煙瘴氣,你十三皇兄更不像話,我聽說居然養起了男寵,有誰能替朕分憂啊」

「臣弟願替皇上分憂!」用力拍拍這個十幾歲皇弟的肩膀,年輕的皇帝轉身進入了戟王府,冷峻的青年伴在皇帝的身後,隨之而去。府外的看守,身穿重甲昂然挺胸,威風凜凜的矗立在寒風中。

剛剛對話的兩名青年,皇帝即大漢武帝劉徹,而冷峻的青年就是武帝最鍾愛的十五皇弟劉戟。

進得大門迎面一座巨大照壁,上面銀鉤鐵畫兩個大字「驚蟄」,蒼勁古樸的字體給人一種深深的壓迫感覺,武帝每到戟王府都會停足注視這兩字一陣。

「十五弟啊,再過幾個月,你該加冠了吧。」

「是。」

「可惜父皇龍游九天,不能為你親自主持,我這個做皇兄的定為你操辦的妥妥當當。」

「謝皇上!」

「你我兄弟,我更喜歡你叫我九哥!」

「君臣有別臣弟不敢造次。」

轉過照壁,豁然開朗戟王府前院青磚鋪地並排擺放十二口青銅太平大缸,除此再無他物。與缸對應坐北朝南並排十二間大殿,殿門緊閉,穿過廊門進入後院,這裡與前院不同滿滿當當的擺了一院的東東,「十五弟,上次來還沒有,你這後院擺的是什麼啊?」

「回皇上,是臣弟根據秦武安君白起的方法以沙土塑造我大漢版圖。」「哦,這可是個稀罕玩意。」武帝凝視著這個特質的沙盤,不禁想起了孝景時期的七國之亂,又想到失敗不久的馬邑之戰,內有諸王虎視帝座,外有匈奴擾禍邊關,一時心頭煩亂,眉頭不由糾結成了川字。劉戟朗聲說「想我高祖縱馬天下,推暴秦,誅霸王開創這萬里江山,豈容匈奴蹂躪。」

「哎,朕自即位以來,也想厲兵秣馬揚我帝國雄威,但馬邑之戰,想你也明白朕之苦衷了。」

「請贖臣弟直言,匈奴為患華夏近千載,然妄圖僥勝而勝者聞所未聞,馬邑之戰,敗而有因,然僥勝心理為敗之主因。」

「打仗親兄弟,朕信者滿朝又有幾人,十五皇弟深諳兵法,想來能為朕之解憂。」

「回皇上,臣弟認為自周始匈奴屢犯華夏,秦趙燕三國北抗匈奴多有勝焉,然匈奴去又複來,變本加利,何故?究其因,西域廣袤諸國為其援也,若帝國欲不生內亂則必使邊關久安;欲邊關久安,則須剪除匈奴羽翼,殲滅匈奴主力,是以當前一方面在匈奴進犯我境,予以痛殲,必大勝以鼓軍心,以震西域諸國,一方面派出結誼使節,出使西域諸國,以聯通東西,共相攘北。」

「若西域諸國,不肯從者,奈何?」

「誅滅!」

「呵呵,十五弟平日少語,然今日竟侃侃而談,顯成竹在胸久矣。領兵大將、出使節臣,皇弟可有人選?」

「臣弟為使,遠結西域。」

「將之何在?」

「太史大夫衛青!」

「衛青?子夫之兄?恐皇后……」

「臣弟以為,衛青有德有才,英雄也莫問出處,大漢江山社稷豈為一女而束縛手腳。」

「有弟若戟,朕何幸哉?」

那夜,武帝回宮後久久不能安睡,劉戟的話竟仿佛黃鐘大呂,震耳發聵,江山、社稷盡皆在胸,讓他這個年輕的帝王都不禁感佩劉戟的胸襟,若劉戟早生幾年,父皇會不會立劉戟為太子,回憶起自己的這個皇弟,其母閔夫人,蘭心蕙質,寡言少語,與父皇繾惓多年才得有孕,一朝分娩竟產下劉戟後血噴而亡,劉戟自幼寡言,備受其他皇子的欺淩,他從不稱呼其他皇子為兄長,有的只有冷冰冰的一聲「某殿下」,仿佛他就不是孝景之嗣,只有我這個九哥疼他、照顧他,還記得那次我在驚馬狂蹄中將幼小的他救下,他怯生生的叫了我一聲也是唯一的一聲「九哥」。轉眼十五弟已經快要弱冠,也是雄鷹翱翔,駿馬賓士的年紀了。武帝由此下了一個重大的決定,頂住壓力啟用劉戟、衛青,武帝的這個決定,將翻開整個華夏抗擊匈奴歷史的新一頁。

「什麼?要封那個賤女人的哥哥做大將軍,皇上他瘋了不成!」

一聲怒吼傳出長樂宮,館陶公主劉嫖趕緊將陳皇后的嘴捂上,「你不想要命了?」

「怕什麼,要不是你這個姑母,皇帝寶座哪輪的上他?」

「皇后,你要慎言啊,今時不同往日,皇上已經在位八年了,天下已經穩固,稍有不慎後果嚴重」。

「他還能吃了我?陳喜?」

「奴才在!」

「你迅速知會未央宮的,有什麼風吹草動趕緊來報」

「諾。」

此時的未央宮,「皇上,謝謝你的好意,但我兄妹皆為奴役出身,蒙皇上眷顧,妾為夫人,兄為太史大夫,已不勝榮焉,不敢再奢恩典,且皇后生性多疑,恐遷怒皇上。」

「十五弟說的對,大漢江山豈為一女而束縛手腳,朕此次決意啟用太史大夫,非因夫人,實太史大夫有才有德實為棟樑,且為夫人之兄,數萬大軍放于你兄之手,朕放心!」

「劉福?」

「奴才在!」

「傳朕旨意,宣太史大夫衛青覲見!」

不久,衛青奉宣來到未央宮「臣衛青,拜見皇上!」

「免禮,衛青啊,朕欲任你為大將北抗匈奴,你可有計策啊。」

「回皇上,臣衛青出身奴役,得妹妹姻親恩寵,不敢造次奢居高位。」

「你和子夫倒是一個性格,說的話都幾乎一模一樣,朕告訴你,不是因為子夫的關係,是戟王推薦你做我大漢,尤其是我劉徹的中流砥柱。這回你該放心了吧。」

「真的是戟王爺,那臣就斗膽直言,想我大漢建國近百年,然對匈奴屢敗屢戰,匈奴氣焰高漲,侵我邊境,掠我財富,辱我姐妹,役我兄弟,視我泱泱華夏無人乎。當此之時欲滅其兵,必先滅其士氣,臣啟皇上,引一奇兵,攻其精神支柱,滅其士氣,以反敗為勝。」

「好!朕信你。」

武帝轉身凝望著遠方仿佛穿越了層層阻隔望穿了陰山草原,輕緩的吟詠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驀地回首,「劉福擬旨。」

「奴才在!」

「封衛青車騎將軍,總司抗擊匈奴事宜,一應所需,舉國籌措,各郡縣官員具受其節制。」

衛青長揖跪地:「臣領旨謝恩!」

戟王府

「戟王爺,感謝您舉薦我,能使衛青可舒驅除匈奴保家衛國之志,衛青不知如何才能報答您?」

「將軍客氣了,只要將軍不辜負皇上的殷殷之心,不辜負我一片拳拳之心,我心已足。近期我將趕赴西域,將軍當儘快謀劃破匈奴之戰,我將借將軍之威,打通西域諸國。」

「如此,衛青告辭。」

「將軍走好。」待衛青離開,劉戟驟然宣令「盧傑可在?」

「末將在!」

「傳十二衛尉。」「諾!」

少頃,一陣整齊的甲胄碰撞之聲,十二名身著亮銀色甲胄的武士齊上殿來,底為紅色、圖案為黑色雄鷹紋樣的披風獵獵隨風飄灑,「十二衛尉到。」

劉戟隨即朗聲道「開中門,拜聖旨!」

眾人齊聲「諾!」

王府管事盧傑高聲誦讀「請聖旨,跪!」

眾人山呼「吾皇萬歲!萬萬歲!」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之十五皇弟戟王劉戟,深諳兵事,胸有城府,儀態貴胄,才德兼備,擢加封西平侯,領軍馬十萬,所到郡縣及各級官員具受節制,總司出使西域諸國,開闢天朝與西域通道,聯通東西,宣我天朝文明,番夷和睦,永享太平。欽此!」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隨著盧傑一聲「起」,眾人起身,盧傑將聖旨放於正堂,焚香以貢,暫且不提,且說劉戟對身後的十二衛尉說道「皇上命我等即刻準備,擬驚蟄本王加冠後正式出使西域諸國,在此期間子尉聽令!」

「末將在!」糾糾女聲從銀胄下傳出,原來子尉是名女子,「你率領子部兵馬籌措糧秣、器具等一應所需。」

「諾!」

「醜尉、寅尉、巳尉、午尉、未尉聽令!」

「末將在!」「自即日起你五人攜我手令進駐皇上派給我的十萬軍馬駐地,各領兩萬兵馬分別與你等各部兵馬整合兵力,已待本王驚蟄加冠後可迅速拔營起兵。」

「諾!」

「卯尉、辰尉、酉尉、亥尉!」

「末將在!」「你等皆為女尉,本王命你四人各領本部人馬,先期趕往西域各國,務必於兩月內將西域各國禮儀、習俗、宮室成員及其所需,備細報來。」

「諾!」

「申尉、戌尉!」

「末將在!」「你二人根據四尉報來西域諸國情形,務必于本王啟程西域前將各國宮室所需物事準備妥當!」

「諾!」

「好了,你們按令執行吧!」

十二衛尉齊聲「諾!」轉身離去。轉眼三個多月過去了,驚蟄這日太廟祥樂飄蕩,熱鬧異常,戟王府卻一如既往的莊嚴、肅殺,劉戟邊任由侍女將繁冗的漢朝典服穿戴在上身一邊問道「西域諸國情形十二尉是否均已熟悉?」

「諾!」

「子尉,出使西域所需用品是否已準備妥善?」

「諾!」

「十萬大軍是否能立即開拔?」

「諾!」

這時,侍女已將典服為劉戟穿戴完畢,「起行,太廟!」

「諾!」

劉戟出得後殿,來到前殿照壁對著照壁上的「驚蟄」二字深深一躬,這是老師臨行賜予劉戟的唯一物事,記得劉戟下山前,鬚髮皆白的老師對劉戟說「你驚蟄出生,這兩字就送與你,望你能人如驚蟄,幹出一番能夠讓我看的上眼的事情來」。劉戟含淚跪地「諾!」並暗暗發誓,此生如不能似皓月以照大地,當永不再見老師一面!劉戟帶著十二衛尉回到長安,武帝為劉戟在長安修建了占地廣大的王府,劉戟就將老師寫的這兩個字刻在了照壁之上以激勵自己。

拜完照壁,劉戟來到府外,這裡早已等候著一支長長的隊伍,劉戟登上駟馬王車,整個隊伍浩浩蕩蕩的向太廟行去。

武帝親臨戟王的加冠大禮,司禮大臣高聲唱詠「皇上駕到,戟王成人加冠大典開始,請戟王受冠。」隨即司禮長號同時響起,劉戟身著典服,肩束黑底龍紋披風,緩步走上殿來,「加文冠(布冠)!」「加武冠(皮冠)!」「加玉冠(成人冠)!」隨著司禮大臣的不斷唱詠,儀官為劉戟帶上了文冠、武冠、玉冠,武帝自肋下將隨身寶劍解下親自為劉戟佩在身上,「加冠禮成」!

隨後,司禮官高聲宣讀了武帝的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戟王劉戟,深諳兵事,胸有城府,儀態貴胄,才德兼備,擢加封西平侯,領軍馬十萬,所到郡縣及各級官員具受節制,總司出使西域諸國,開闢天朝與西域通道,聯通東西,宣我天朝文明,番夷和睦,永享太平!」

滿朝文武山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武帝不動聲色地詢問「十五皇弟,何時啟程?」

「明日辰時。」

「好,屆時,朕與子夫前去送行。」

「謝皇上!」

翌日辰時,長安西門!

隨著一連串的炮響,三十六隻長號同時響起,從西門裡開出了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最前面是左右兩面帥旗,左面用篆書寫著大漢戟王劉,右面用篆書寫著大漢使西平侯劉,然後是六個各色旌旗方陣,緊接著是六個百人騎士方陣,均攜帶長短兵器,隨後是雙車並駛的二十兩大型座車,內中皆為出使西域使用的各種珍奇,再後面是十二面戟字大旗,皆為黑底龍紋,分別由十二衛尉執掌,隨後是駟馬王車,由盧傑、盧義兄弟駕馭,劉戟身著亮銀龍紋戰服,肩束黑色龍紋披風,手執「旄節」(使節)站在王車之上,最後面又是六個百人騎士方陣,整支隊伍肅穆列于長安西門外,武帝和衛子夫早已經與滿朝文武等在那裡,劉戟自王車上下來,單膝跪地「吾皇萬歲!萬萬歲!」緊跟著整支隊伍山呼「吾皇萬歲!萬萬歲!」

武帝伸手將劉戟扶起,衛子夫從侍者手中接過酒壺,將酒樽中斟滿禦酒,武帝將酒樽舉起,劉戟接過酒樽,武帝動情的說「平西侯,一路珍重!」劉戟將酒樽的禦酒一飲而盡,「謝皇上!」隨後劉戟轉身登上駟馬王車,整支隊伍向西粼粼而去。

劉戟,一代大漢戟王從此肩負著大漢天下興衰的使命,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第一節完)

            
            

COPYRIGHT(©)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