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8853/coverbig.jpg?v=7708333deb5a6ea77bdfad9339f989e4)
猴子聽得此言,滿心歡喜道:「神仙原來藏在這裡!」急忙跳入裡面,仔細再看,乃是一個樵子,在那裡舉斧砍柴。但看他打扮非常頭上戴箬笠,乃是新筍初脫之籜。身上穿布衣,乃是木綿撚就之紗。
腰間系環絛,乃是老蠶口吐之絲。足下踏草履,乃是枯莎搓就之爽。
手執□鋼斧,擔挽火麻繩。扳松劈枯樹,爭似此樵能!
猴子近前叫道:「老神仙!弟子起手。」那樵漢慌忙丟了斧,轉身答禮道:「不當人!不當人!我拙漢衣食不全,怎敢當‘神仙’二字?」猴王道:「你不是神仙,如何說出神仙的話來?」樵夫道:「我說甚麼神仙話?」猴子道:「我才來至林邊,只聽的你說:‘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黃庭乃道德真言,非神仙而何?」樵夫笑道:「實不瞞你說,這個詞名做滿庭芳,乃一神仙教我的。那神仙與我捨下相鄰。他見我家事勞苦,日常煩惱,教我遇煩惱時,即把這詞兒念念。一則散心,二則解困。我才有些不足處思慮,故此念念。不期被你聽了。」猴子道:「你家既與神仙相鄰,何不從他修行?學得個不老之方?卻不是好?」樵夫道:「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養育至九歲,才知人事,不幸父喪,母親居孀。再無兄弟姊妹,只我一人,沒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發不敢拋離。卻又田園荒蕪,衣食不足,只得斫兩柴薪,挑向市塵之間,貨幾文錢,糴幾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飯,供養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猴子:「據你說起來,乃是一個行孝的君子,向後必有好處。但望你指與我那神仙住處,卻好拜訪去也。」樵夫道:「不遠,不遠。此山叫做靈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個神仙,稱名須菩提祖師。那祖師出去的徒弟,也不計其數,見今還有三四十人從他修行。你順那條小路兒,向南行七八裡遠近,即是他家了。」猴子用手扯住樵夫道:「老兄,你便同我去去。若還得了好處,決不忘你指引之恩。」樵夫道:「你這漢子,甚不通變。我方才這般與你說了,你還不省?假若我與你去了,卻不誤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養?我要斫柴,你自去,自去。」
葉淩興在聽師傅講座的時候突然聽見道童想師傅稟報:師傅外面有一隻猴子求見。祖師:帶他來見我。不一會猴子摸樣就出現在大家的眼前。猴子一見,倒身下拜,磕頭不計其數,口中只道:「師父!師父!我弟子志心朝禮!!」祖師道:「你是那方人氏?且說個鄉貫姓名明白,再拜。」猴子道:「弟子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氏。」祖師喝令:「趕出去!他本是個撒詐搗虛之徒,那裡修甚麼道果。這時葉淩興出來道:師傅就收下他吧!他應該不會騙人。猴子道:是啊,師傅我不會騙您的弟子真的飄洋過海,登界游方,有十數個年頭,方才訪到此處。」祖師道:「既是逐漸行來的也罷。你姓甚麼?」猴王又道:「我無性。人若罵我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個禮兒就罷了。一生無性。」祖師道:不是這個性。你父母原來姓甚麼?」猴王道:「我也無父母。」祖師道:「既無山上有一塊仙石,其年石破,我便生也。」祖師聞言,暗喜道:「這等說,卻是天地生成的。你起來走走我看。」猴王縱身跳起,拐呀拐的走了兩遍。
祖師道:你身軀雖是鄙陋,卻像個食松果的猢猻。我與你就身上取個姓氏,意思教你姓‘猢字去了個獸傍,乃是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陰也。老陰不能化育,教你姓‘猻’倒好。猻字去了獸傍,乃是個子系。子者,兒男也;系者,嬰細也。正合嬰兒之本論。教你姓‘孫’罷。」猴王聽說,滿心歡喜,朝上叩頭道:「好!好!好!今日方知姓也。萬望師父慈悲!既然有姓,再乞賜個名字,卻好呼喚。」祖師道:「我門中有十二個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輩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個字?」祖師道:「乃廣、大、智、慧、真、如、性、海、興、悟、圓、覺十二字。排到你,正當‘悟’字。與你起個法名叫做‘孫悟空’好麼?」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孫悟空也!」正是:鴻蒙初辟原無姓,打破頑空須悟空。畢竟不之向後修些甚麼道果。而葉淩興心裡卻想,沒想到我成了孫悟空的師兄了。不行我得先找師傅練72變不然讓猴頭搶先了這樣他法力比我高可不好,這樣我這個師兄不是丟人嗎?晚上就找師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