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361/coverbig.jpg?v=fc134444ee86dd1a30a91fc710d84a8c)
靈界的定義流傳至今,已經被泛指為人去世後所要到的世界,在那裡死去的人將會繼續如在生前一樣,為了生活而生活,直至有機會轉世投胎。
而事實上,從中華傳承五千年的道統對世界構成的劃分來看,靈界指的卻是‘一維空間’生物所生活的世界,也就是在「一個點」內生存的生物,如花、草、樹、木等。
它們通過長年累月修行,會產生各自的靈性,因此道德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意思就是說天地萬物皆有靈根,觸之機緣皆可成就大道,當中說「萬物皆有靈」,即修煉到一定的程度,花、草、樹、木甘可幻化成人形,如人世間的人一樣生活。
在中華道統最輝煌的遠古時期
COPYRIGHT(©)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