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一夢
img img 芳華一夢 img 正文 卷一 最是無情帝皇家 第一章 生變(一)
2
img
  /  1
img

正文 卷一 最是無情帝皇家 第一章 生變(一)

孟冬寒至,北風凜冽。

一場罕見的暴風雪似要將整個天昱王朝湮沒,放眼望去,天地之間白茫一片。如今正是天昱王朝痕夜二十年。

隆冬時節,鵝毛般的雪花被狂風吹灑得紛紛揚揚,或飛翔,或盤旋,或直直地快速墜落,消隕在地。

帝都沁陽,行人稀落的官道上,雪花堆得足有幾尺厚。寒冬臘月天,城內門戶家家緊閉,一排排透亮地冰溜子如水晶柱子般掛在屋簷上。冷颼颼的寒風呼呼地刮著,街上的行人更是屈指可數,偌大的帝都此刻竟顯得格外寂廖。

沁陽護城河外,此時正硝煙彌漫,局勢嚴峻。

擂鼓隆隆的連綿戰鼓聲好似從天際深處而來,敲打得人心顫顫。河對岸,十萬鐵甲雄師個個手持長矛盾甲,舉目遙望那帝都巍然聳立的九門城樓。但聽一番震耳欲聾的叫陣呐喊後,兵士們求戰氣勢更甚,浩浩蕩蕩的隊伍裡估摸著也只有站在最後面的幾匹運糧戰馬對這場戰事並無上心,許是因霜露濃重、氣候酷寒的,一個一個不停打著馬嚏表示抗議不滿。

一陣陣寒風吹得戰旗呼呼作響,只見那旗幟上是一個用隸書寫的「兆」字。戰旗前方的統領身著玄黑鎧甲,高舉玉龍寶劍,大喊著口號神情甚為激動,渾身無處不透露義憤填膺之感。而這位即將要與天昱王朝開戰的統領不是別人,正是天昱王朝前廢後兆思賢的親弟弟兆澄淇。

沁陽九門城樓上的三千禦林守衛此時也已是拉弓懸箭,沒有絲毫因敵眾我寡而張顯驚慌失措。這會的護城河面早就結上了一層厚厚的冰,變成了一條又長又寬的水晶大道,堅硬如石,甚至連四匹馬的戰車,都可以在上面平安行走,仿佛連老天都在幫兆澄淇這方。

現今天下四國鼎力,四國之間分地隔江而治,東有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天昱王朝,南有山清水秀繁華富饒的奚秦國,西有礦產豐富的樓月國,北有凶勇善戰的遊牧民族突厥國。

狡兔死,走狗烹,天昱早已不是以前那個四國之中國力最為強盛,繁華無比,國泰民安的王朝了,而是如今四國之中最民不聊生,哀嚎怨道,餓殍遍地的人間地獄。面對一個奢驕淫逸,昏庸殘暴的君王,將軍兆澄淇為了拯救天昱蒼生不得已只能聯合部下高舉「清君側」起兵平亂。

世人更是列舉當朝君主的三大罪狀:一、整日妄想長生不老而迷信一群妖道大吃丹藥,朝政之事更是一連數月不理不問;二、寵倖妖妃佞臣,使得那些小人得以無所顧忌地施展陰謀,禍國殃民;單憑一首坊間童謠便廢罷賢後,還誣陷太子謀反,以致最終誤殺了賢德兼備又一心為民的太子;三、濫殺功臣,當天昱王朝傾盡全國兵力出擊北方遊牧民族突厥國進犯時,這位君主卻派宦官監軍,又用另一奸臣為大軍籌糧,正是這狼狽為奸的兩人整日設局扣餉停糧,陷害主帥,不顧整個國家的安危,最終導致功臣被殺,逼死將軍的危險局面。

一陣驚雷閃電,碩大的雪花夾雜著密雨從天空密匝匝湧下。

突然大軍統領兆澄淇策馬上前,高舉玉龍寶劍一聲怒吼:「眾軍集結,即刻攻擊沁陽門!」頓時,鼓角聲聲連天,「殺……沖啊……」

金碧輝煌的皇宮大殿上,百官群臣亂成一團,喧鬧爭吵聲猶如市井之地。大殿之上一身明黃龍袍的痕夜帝這時也正緊鎖眉頭,傾身斜靠在龍椅上,鳳目微蹙的盯著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痕夜帝原本就因閉關煉丹而長時間沒合眼休息,加上身體又久未見陽光從而整張臉都顯氣虛蒼白,現下又因亂臣叛變整張臉更是陰鷙得恐怖。

痕夜帝傾耒炫是天昱王朝第五位皇帝,十歲登極,少時便聰明睿智,為人寬厚;對事亦明察沉斷,用法無私。現已是而立之年,其在位前十年間立行推施仁政,與民休養生息,使天昱王朝在今四國鼎立之局勢中還能出現難得的繁華鼎盛時期。然而這些美好的景象在天昱王朝早已是消逝近十年,如今的天昱王朝在全國性的暴亂局面中已然是沒有了當初的安居樂業,國泰民安。

誰也沒料到這造成今日天昱之紛亂局面的人正是當初那個勤政愛民的少年英主,現在的這個一連數月不曾露面整日只知煉丹成仙的昏庸君主。誰也不清楚為什麼當初那個勤政愛民的有為英主怎麼會突然轉變成現在這般模樣,然而民間也有那麼一句俗語:國之將亡,必有妖孽在君側。

「夠了。朕讓列位愛卿列出平亂之策,並不曾讓你們猶如市井之民在大殿之上喧鬧爭辯。」一聲怒吼,痕夜帝拍案而起。神情陰鬱,眼神犀利的掃視大殿之上的群臣,那與生俱來的王者氣勢令殿上群臣均沉默懾服。

看著剛還爭鬧臉紅脖子粗的群臣,痕夜帝不屑的輕哼諷笑:「如今敵勢倡狂,帝都困擾,朕見眾愛卿适才各有所述,想必是有了什麼退敵之策?」大殿上依舊一片沉靜。

「怎麼,剛才各個不都能言善辯,說話頭頭是道的嗎?一個個想盡方的數落朕的不是,現在朕讓你們說,你們倒又惜字如金了!哼,果然都是一群只會紙上談兵的廢物!」憤怒至極的痕夜帝說完反手一揮,龍案上的筆墨奏章皆應聲落下。此般陰冷的氣氛使得整個大殿內就更無人敢出聲了。

殿內大臣們各個都清楚眼下的動盪時局,帝都沁陽城裡最精銳的三大營以及帝都附近的主力部隊基本上是全倒向了叛軍那邊,雖說並沒有參加叛軍的討伐隊伍裡,但卻是留守在叛軍後方為其征運糧草戰馬。而我們天昱王朝的軍隊可謂是不戰而敗幾乎全軍覆沒,所剩下的也是寥寥無幾。面對近在咫尺的十萬叛軍,而帝都只有三千守衛的情況下,大家也自顧不暇、無計可施,誰知道下一刻自己的腦袋還在不在脖子上呢。

眼看著十萬叛軍就要攻入沁陽城了,眾人又萬事無頭緒,各個人心惶惶的,那些貪生怕死的大臣很多是主張遷都的。其實這也怪不得他們,怕死是人的本性,在他們看來帝都沁陽城肯定是保不住了,朝廷如不遷都,結局只能是玉石俱焚,各個都得陪葬。而如果遷都,即使半壁江山丟了,大家還是可以接著當官。至於那些什麼國家社稷,反正連皇帝都只想煉丹成仙,我們還管它幹什麼。

這種情緒一直纏繞著大殿內文武百官,很多人也已經是準備好包袱,只要皇上遷都令一下大傢伙馬上拿起包袱就走。但是關鍵的是,誰去跟皇上說?誰來做這只槍頭鳥呢?

「皇上,臣有本奏。」正在大臣們躁動不安時,禮部侍郎林學海大喊著上前一步。抬頭見皇上並未出聲只冷冷地盯著自己,林學海一激淩全身冷汗直冒,心裡更是緊張萬分,畢竟自己要說的是可能會要了自己命的話。

「你有話就快說!」見林學海一直低頭不語,痕夜帝很不耐煩的吼道。

「臣夜觀星象,又對照黃曆天數,發現如今天命已去,只有遷都我朝才可以避過此難。」為了一家老小的生命安全,更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林學海只有豁出去了。

「臣昨晚也觀星象,料算此戰必敗,臣也建議都遷!」又有一貪生怕死的大臣站了出來。見已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了,眾臣便一個接著一個的呼出內心的心聲,遷都!

痕夜帝本就迫切地等待著群臣所能提出的建議,只是沒想到事情卻大出他的意料。他們竟然提出的是遷都!

痕夜帝無比震驚的看著大殿上的百官,眼前突然浮現出這樣的景象,軍隊慘敗,帝都空虛,皇帝被俘,人心惶惶,投降逃跑,可真是一片亡國之象。不對,不是這樣的,記憶裡國泰民安、欣向繁榮的四國之首天昱王朝怎麼能變成這個樣子。昨日心腹宦臣祿寶還信誓旦旦地說,他已聯絡不少願意前來襄救天昱的藩王;汐妃也曾說過只要將太子承皓幽禁起來,那兆澄淇畢會投鼠忌器有所顧忌。可是為什麼,朕全部都依了他們,為什麼得到的卻不是他們所承諾的樣子!

「建議遷都之人,該殺!」

            
            

COPYRIGHT(©) 2022